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材料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只有苏联一国给中国以巨大援助,英美一个大搞远东慕尼黑,另一个大做军火生意。中国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1939年以后美国对华援助有所增加,从当年9月到194112月这段期间,美国援华贷款总计1.7亿美元,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巨大需要。而美国的对日经济制裁,首先是仅有象征意义的“道义禁运”,到19407月,仍未把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废铁包括在内。194112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对华援助持续增加。中国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英美得以渡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930日,日本御前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设定“绝对国防圈”的第二个战争指导大纲,提出的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明年内决出战局大势为目标,继续粉碎美英等敌国的进攻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增强决胜战力,特别是航空战力,并主动进行对美英的作战。(二)帝国须进一步密切同德国的合作,为完成这场共同的战争而迈进,同时主动谋求对苏关系的好转。(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东亚的团结。

大纲的要点还有:(一)排除万难,大致以1944年中期为目标确立对付美英进攻的战略态势,随时捕捉并粉碎敌人的反攻力量。为遂行帝国战争,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将应绝对确保的重要区域(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缅甸)作为圈域。战争期间,自始至终要确保圈域内的海上交通。(二)努力避免日苏战争,积极改善日苏邦交,同时抓住机会调解德苏关系。(三)继续不断地对重庆施加压力,特别要扼制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或对海上交通的妨碍,并伺机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据《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政府颁行“战争指导大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相互关系。
2022-08-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波兰政府已经崩清且已无生命的迹象,这就是说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的声明(193991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政府声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声明的背景。
2022-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为了自保和应对未来必然要发生的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着手在西部采取一系列行动。

19399月至1940年召开,苏联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或“最后通牒”,或公然占领。先后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及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扩展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西部边界150400公里,建立起所谓的“东方战线”。

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阶线的进度却“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苏德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当纳粹德国对欧洲国家实行军事侵略时,社会主义苏联却用军事行动或武力威胁扩大疆界,大大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在英法的挑唆下,国联大会开除了苏联的盟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达成了分区占领德国和邀请法国参加占领的协议。随着德国的战败投降,美国政府放弃了肢解德国的计划;丘吉尔表示:“在我对俄国意图的猜疑消失之前,我很不愿意分割德国。”斯大林也在庆祝对德战争胜利的《告人民书》中明确宣布,苏联“既不打算分割德国,也不打算消灭德国”。

19456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影响。
2022-05-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材料   一战进行到1918年时,美国参战,大批士兵和作战物资运往欧洲。德军统帅兴登堡意识到德国战败已经无法避免,决定在美军抵达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即使无法打败英法联军,也能促成较为有利的和约签署局面。这年春天,德军发起了“春季攻势”,但功亏一篑。19187月,东线局势缓和,得到了适当补给的西线德军打算再一次进攻,试图席卷马恩河地区,继而进取巴黎。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初期占据了一些优势,但很快法军进行反攻。到了7月底,美军加入战局,本就伤亡惨重的德军无力再抵御。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彻底解除了针对巴黎一马恩地区的所有威胁,简而言之,此战是德国一系列胜利的终点,是协约国一系列胜利的开始。3个月后,协约国的胜利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鸿渐《第二次马恩河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的意义。
2022-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 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战时第一次首脑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并制订对德国作战的战略方针,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关于远东问题,罗斯福谨慎地试探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斯大林提出,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不冻港。罗斯福暗示有可能把大连变为自由港,并且指出,如果大连的地位获得国际保障,中国人不会反对。斯大林允诺:“一旦德国最后被打败,那时就有可能把必要的增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将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摘编自方连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美芡三次首脑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黑兰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德黑兰会议。
2022-04-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希特勒德国开始崛起,为保证列宁格勒和西北边境安全,掩护苏联波罗的海侧翼和保护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苏联向芬兰提出一系列领土要求和其他诉求,但大都被拒绝。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获得保证的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断绝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随后国际联盟开除苏联,一些西方国家查封了苏联的财产,英法两国则向芬兰援助了大量武器装备。芬兰虽在战争初期重创苏军,但最终抵挡不住苏联的攻势,而苏联也无力吞并芬兰。根据1940年3月两国签署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苏联获得共计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该地建立“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作为其加盟共和国,列宁格勒的安全暂时得以保证。战后,苏德两国的冲突隔阂逐渐扩大,最终德国拉拢芬兰于1941年6月发起了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战争也让苏联与西方英美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在之后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国家时,苏联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二战结束后,芬兰的外交始终以和平中立为准则,在苏联和西方国家充当“桥梁”的作用。

——摘编自张涵轶《试论苏芬战争中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芬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芬战争”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议员大会和世界和平大会在巴黎召开。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和平主义者则力图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来加深两国的理解,防止战争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及大战中的和平运动,为和平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实例,并初步形成了和平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例如:通过强制仲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必须对战争进行谴责,不仅要发展有关战争的国际法,且要在战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建立维护和平的新秩序等。这些理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都有所发展。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   1949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大会指出,人类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并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努力,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以和平为目的的争端与改善人类福利的项目中。会议选举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摘编自陈新慧《对反战和平运动问题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前及战中欧美和平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初期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的背景。
10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_______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______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________,争霸世界。面对________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________寻找出路。
(2)过程
①在亚洲,世界________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________,声称“________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________,最终征服________。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________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________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社会各阶层普遍对________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________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_______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________。1938年,德国吞并________,并对________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________政策,与德意签订《________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________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022-06-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前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