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在1940年12月29日对整个国家发表了广播讲话。他说道,“这不是一次关于战争的炉边谈话”,“这是一次关乎国家安全的谈话”,这是对美国外交词典中的中心术语比较早的使用。罗斯福认为:“轴心国不仅承认,而且声明在它们的政治理念与我们的政治理念之间,并不存在最终的和平”,“如果不列颠沦陷了,轴心国就将控制欧洲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公海,它们将处于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能够运用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海洋资源来对抗西半球”,“我们屹立在那里,守卫着大西洋,英国是我们的邻居。没有条约,没有不成文的协议,只是两个同样热爱自由的民族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难道有人相信,当自由的英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大西洋上的海上邻国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害怕对美洲大陆的任何攻击吗?”

——摘编自戴维·雷诺兹《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炉边谈话”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10-14更新 | 120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2 . 材料: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苏联为满足战争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对苏军情报工作的指挥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形成了高效的情报指挥系统。1943年春,为查明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苏军情报力量围绕德军相关作战问题展开侦察,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下,苏军各方面都加强了自己在行动地带的情报侦察工作。经过对德军作战思想和战法的反复研究,苏联最高统帅部最终摒弃对战略防御的偏见,采取以纵深梯次防御的各种火力、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及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反突击迎击德军的进攻,消耗和疲惫进攻之敌的针对性作战计划。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情报工作为苏军指挥层的决策提供了全程支援,苏军的行动始终是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的。

——摘编自孙建民等《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情报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发展情报系统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的作用。
3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综合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1119日,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进攻了斯大林格勒的南北两面。经过四天的迅速推进,苏军成功地包围了为夺取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城而长期作战的德军。当突围也许还有可能时,希特勒为了保持威望,拒绝批准撤退。相反,德国人试图组织援军从西面冲破苏军的包围圈。经过激烈战斗后,德国援军被卡在距离被围的德军大约不到二十二英里的地方。苏军展开新的合圈攻击,迫使德国援军急速向西撤退,以免在斯大林格勒遭到被切断的命运。德国的迟迟撤退注定了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命运。194322日德军投降。德军再也不能盼望军事上获得全面胜利了······在1942年夏季和秋季,运送给养的工作迟延不前,直到1943年才有大量的武器、食品和军事运输工具从西方调来,用以供应苏军日常的给养。在北非牵制着德军的一部分力量,在西欧拖住德国的其他后备部队,英美的作战努力对于苏德战场的进程,当然是有深厚影响的。

——摘编自[英]阿诺德·托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427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英国军政领导人决议主张在北非登陆,罗斯福拍板敲定,同意英方意见。7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其代号改为“火炬”。罗斯福决定在北非登陆有其双重目的:一是为解救英国在北非之困,防止德日会师,以消除对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威胁;二是想趁法兰西帝国之危,力图扩大美国在北非、西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这是更为重要的目的。19421023日夜,“火炬计划”实施,经过12天的激战,英军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350辆。丘吉尔将其誉为“命运的关键”。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炬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炬计划”实施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8 . 材料   在二战亚太战场研究领域,英国威廉·斯利姆的这本《反败为胜》早已闻名,甚至是深入了解二战印缅战场的必读之书。1942年,日军占领仰光,盟军节节败退。斯利姆抵达缅甸时,面对的便是如此灾难性的开局。无奈之下,斯利姆率领被打垮的军队进行了大撤退。逆境中,斯利姆在几乎没有任何欧洲支援的情况下,恢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并联合中国远征军与美军绝地反击。从伊洛瓦底江到密铁拉,再到夺取仰光,一系列精彩的反攻战无不彰显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英、中、美、缅、印五国人民联手抗日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

二战将领回忆录并不算稀有。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太战场。参与过二战的将领撰写的回忆录比比皆是。但威廉·斯利姆的《反败为胜》能够成为众多将领中的一匹黑马,长期备受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与许多将领不同,他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给出了他的成功秘诀,这些秘诀在很多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用。

——摘编自2021年第274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败为胜》这本书被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作战争回忆录应具备的条件。
2022-04-1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波斯湾走廊”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波斯湾走廊”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合作平台”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合作”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置身事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英国的处境获得美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同情,美国逐渐偏向英法。罗斯福等人认为:打破《中立法》的限制,扩大对英国的援助,把美国的安全线建立在英吉利海峡,是保卫美国的上策。由此,美国在二战中的外交政策逐渐从中立转向援助英法。他在《炉边谈话》中指出:如果美国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美国卷入战争的机会要少得多。事实上将可能延续至美国的战火拦截在欧洲。1941年1月,《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先后在众议院、参议院获得通过。其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现款购买”的原则被废除。《租借法》的通过,标志美国中立政策的结束,奠定美英同盟的基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阶梯。

——摘编自王中文《从<中立法>到<租借法>-二战时期美国军火贸易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租借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