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

2 . 材料日俄战争以后,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作为日本战略敌国的形象日益清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严重侵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进而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美国被迫改变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二战爆发和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更加有利于日本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的扩张。随着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日本军事准备完成后,东条首相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美国立即开战,这一决定在121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王储、邓永发《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

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7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12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中央认为,只有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表示支持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战争,并提出争取英美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1年10月26日,印尼、菲律宾、缅甸等国代表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并建立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下层,同时也与英美上层人士加强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合作。为了统一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的领导,1942年8月,在延安还成立了华北日本人反战同盟联合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理论,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凭借其周密细致的情报工作成功偷袭珍珠港。然而就在半年之后,美国人几乎用同样的方式在中途岛战役中重创庞大的日本舰队。从此,太平洋战场攻守异势。毫无疑问,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胜利是一场“情报的胜利”,“AF” 密码的破译使其提前获悉日本的攻击计划,成为获胜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反观日方,不仅保密工作松懈,在情报搜集和分析方面也存在诸多失误。事实上,日本的失误远非这些,其情报工作的薄弱早在美军空袭日本本土时就已显现。即使是被日本人奉为经典的珍珠港行动,从战略情报的角度而言也是不成功的。

——罗卫萍《从珍珠港到中途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战役日本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战役美国胜利的影响。
2020-07-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后,双方于1905年9月5日签署《朴茨茅斯条约》,将萨哈林岛北纬五十度以南部分划归日本,十月革命后,日本趁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占领了北萨哈林岛。1925年1月日苏签订了《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原则的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从北库页岛撤兵。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秘密达成《雅尔塔协定》,规定萨哈林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必须交还苏联。1946年2月,苏联采取单方面措施将萨哈林岛、千岛群岛,包括从齿舞、色丹、国后、择捉起至占守岛止原千岛群岛的全部纳入苏联版图。

——摘编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俄领土变更的因素。
(2)结合自己理解,谈谈你对解决国与国矛盾纠纷的认识。
2020-07-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指英美,下同)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自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同样,他们会协助和鼓励一切其他可行的措施,来减轻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军备上的沉重负担。

——摘编自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发表的背景和所体现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发表的历史影响。
2020-06-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德军在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惨重,希特勒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以振奋军心,但苏联计划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在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和德国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此战役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企图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准备充分,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被迫撤退。此后,苏军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正如斯大林所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顶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

——摘编自【美】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库尔斯克会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的意义。
2020-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