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

3 . 材料日俄战争以后,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作为日本战略敌国的形象日益清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严重侵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进而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美国被迫改变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二战爆发和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更加有利于日本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的扩张。随着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日本军事准备完成后,东条首相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美国立即开战,这一决定在121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194112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王储、邓永发《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并建立西攻印度的前进基地而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军区出师缅甸,开辟了连接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滇缅战场。1942年春,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西部首次入缅援英抗日。在战争中,远征军浴血奋战。给日军迎头痛击,援救了7000多名英军,还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记者等。但由于盟军指挥不协调,远征军撤出。1944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遥相呼应,对缅甸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4年底,中、英、美、印军队和缅甸游击队配合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到了19455月,日军向缅泰、缅马和缅越边境退却,缅甸全境解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缅战场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战场获得胜利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月,罗斯福在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三大政策:(一)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1月,他派遣白宫高级顾问居里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并表示美国决心提高额外援助。38日,参议院通过《租借法案》。4月,罗斯福批准将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作为首批援华租借物资。稍后,罗斯福正式发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声明,并宣称“保卫中国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提出美国三大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政府通过《租借法案》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

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7 .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战争中,人类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终于靠着自身的理智、智慧和正义的力量,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和平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整理

材料二   1942年元旦,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参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事和约。

——摘自《国际条约集(1934—194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哪个文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
2020-07-24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国边界。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正是这位大使,昨夜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体一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但是后来,他们却完全同这一切隔绝开了——虽然这并非我们的过错。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

——摘编自《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演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的主要目的。此后,英国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他历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7-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   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实施登陆战役,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始转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区遭到了挫败;德军隆美尔军团在北非也受到了严重打击。1944年初,德军在东线开始全线溃退,苏军的反攻矛头已指向柏林。1944年6月6日开始在诺曼底登陆,7月25日开始转入陆上进攻,8月25日占领巴黎及塞纳河沿线。联军经过一个月(7月25日~8月25日)作战,基本占领了德国的整个西北部。整个登陆战役,美英联军是在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美英联军投入地面部队约150万人。在登陆兵突击上陆前4~5小时,美英联军使用了三个空降师在诺曼底纵深空降,开创了大规模空降的先例。此次战役美、英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诺曼底登陆战役,对美英联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战后形势中起了重大作用,为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影响。

10 . 材料   1938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日军加紧军事侵略,企图切断中国的对外通道,以便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为填补西南陆上通道被切断所带来的运输盲区,国民政府责成中国航空公司设法开辟一条通往英属印度的空中航线,这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1943年,美国运输机飞行员加入“驼峰空运”,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保住“驼峰航线”;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到1945年“驼峰空运”的物资达到73万吨。损失在“驼岭航线”上的飞机达468架,牺牲飞行员1579人。但“驼峰航线”犹如一条空中大动脉,向中国的抗日战场汩汩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支撑着中华民族赢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陆安(驼峰空运:抗日战争的生命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驼峰航线”对中国抗战的意义。
2020-07-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