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
①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②主要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
③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④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21-09-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2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同年9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材料二   19473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对抗的具体表现?
2021-09-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这种“不对称性”根源于美苏
A.社会制度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C.军事力量的失衡D.意识形态的对立
2021-09-01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让法国参加占领和管制德国,由于丘吉尔的坚持和罗斯福的斡旋,斯大林做出让步,会议达成了将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的协议。英、美扶持法国参与对德占领意在
A.帮助法国实现复苏B.扩大英美对德的影响
C.削弱德国军事实力D.增强制约苏联的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主要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国际秩序,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建立并主导的新国际秩序。新秩序从组织、思想、社会等各方面消灭德国纳粹暴政和日本军国主义,决不允许其死灰复燃。重新划定了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被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侵占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但对中国钓鱼岛的安排,并没有落实)。建立联合国组织,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和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国际托管计划。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建立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规范、调节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主要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这一国际秩序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得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国际秩序。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2月11日,在欧战即将结束的前夕,美苏在安排战后世界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签订了划分远东势力范围的雅尔塔秘密协定,达成了将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旅顺港由苏联租用为海军基地、承认外蒙古独立等牺牲中国主权利益的政治交易,这是美国主动让步以求得和苏联妥协的结果。美国认为,以妥协换取俄国尽早参加对日作战,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从而以更少的人力和物力的代价来结束,实属必要。苏联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主力,使任何战后国际组织的安排和计划,都不能无视苏联的意向。随着苏联的地位和影响力扩大,争取苏联在战时和战后的合作更加必要。以主动的“让步”来换取和苏联达成协议,力图限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和取得苏联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借此遇制共产主义在远东的发展和战后可能涌现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之倒向美国一边而不是倒向苏联,将直接影响到战后远东的力量对比,是美国能否实现其远东未来战略的关键。雅尔塔协定只不过是美国用别人的主权达成这场一本万利的交易而已。

——摘编自周希奋《雅尔塔协定和美国的远东战略》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承认雅尔塔协定的战略考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雅尔塔协定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历史大事记
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3年法国研制出第一艘以蓄电池电动机代替蒸汽机的现代潜艇。
1907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签订《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建立,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914年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1910年前后,飞机出现在法国、德国等国的军事演习中。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一方。
1920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规划战后世界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而国联的发起者美国却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
1935年美国制定了“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
1939年潜艇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1—2门火炮。
1941年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之后,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1945年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联合国
1949年北约建立,形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1955年华约成立,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提炼出一个历史发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