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81页


斯大林为什么这样说?
2021-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研究表明:“(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士则近10%。在东欧国家,20%至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这种状况
A.加速了两极对峙的进程B.反映资本主义制度衰败
C.说明苏联取代美国称霸D.直接推动北约组织建立
2021-10-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20两极格局
3 . 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下列关于该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B.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C.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D.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021-09-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开学摸底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试卷02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和勾结。

材料二   与凡-华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华体系有共同之处。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具有怎样的相同点?
2021-08-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等国召开了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就战后的世界秩序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A.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推动了美苏冷战的展开
C.根本解决了美苏之间的矛盾D.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2021-06-24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祥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19502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形势分别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2021-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其内容规定不宣而战是非法的,……规定了战争开始时对敌国商船的保护制度。……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此后,1928年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更是进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刘长敏《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三   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地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8 . 如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2020-07-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2提取信息类材料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1885年冬,世界各大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图就西非和刚果的边界、贸易、航海以及在非洲实行有效占领的原则更广泛地达成协议。这次会议表明地球的命运似乎同前一个多世纪一样,仍然掌握在欧洲一些政府手中。……30年以后,这块欧洲大陆将被撕开,而且其中的几个成员将濒临崩溃。再过30年,这种崩溃就完成了,欧洲许多地区将是一片废墟,而且其真正的前途将掌握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决策者们手中。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加以解释。
2020-06-23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08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