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出身贵族,他和他的朋友们引雅典为自豪,可对雅典人民并不信任。当雅典民主政体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时,这种不信任加深而为仇恨。因此,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柏拉图曾希望叙拉古的统治者能接受他的学说,付诸实践,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愿,他只好回到雅典,绘一批批弟子讲学,达40年之久。他教导弟子们说,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相应的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所以,整个现实世界是完善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图认为,善不是变动不尽的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是真实的理念世界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亚里土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开始时是柏拉图的弟子,但是,老师去世后,他创办了莱森学院。……他的卓越贡献主要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他实际上是这些学科的创始人。……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艺术。这种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材料二反映了柏拉图怎样的哲学思想?
(3)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什么?你对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何看法?
2016-11-18更新 | 5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2 .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二 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寨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2016-08-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如皋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3 . 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17世纪,绝大
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
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在寻找这一问题
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
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只
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
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
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
——《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
父”的理由。
4 .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
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
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
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
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
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
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简要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
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你是怎样看待柏拉图
《理想国》这一的设计方案的?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
与柏拉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
2012-05-22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4月双周练习(一)历史试卷
5 .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都对个人品质与国家状态提出了自身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的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理想国是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的节制、勇敢、聪明等品质,这样的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于宁《柏拉图与<理想国>》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的有效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有效手段”的内涵。
(2)据材料二,分析“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理想国设想的现实依据。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孔子与柏拉图所追求的“个人品质”和“国家状态”上的相同点。
2022-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东海西海,心同理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时期     中国西方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人是政治动物……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摘选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们协议联合组成他们生活在其中的政府,将一部分权利交出,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为了确保社会约定的实现,必须分权而治, ……立法权属于人民,执行权和对外权属于政府或君主;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洛克《政府论》


(1)阅读时期①的两则材料,写出这一时期的大致时间,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看法及共同点。
(2)阅读时期②的两则材料,指出王阳明和路德在目标与思想方法中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西方产生这一共同变化的时代背景。
(3)阅读时期③时期两则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思想的本质区别,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2-03-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7 .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是古代世界两位著名的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孔子以前,礼只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维护君主统治的一种典章制度,因此它常常与“敬天”、“祭祖”等各种宗教仪式融合在一起,并不具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含义。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揭示礼的实质并且赋予全新含义的第一位思想家。在孔子看来,礼最大的功能和作用,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有序,此即“礼之用,和为贵”。

——据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改编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他以前的哲学批判性考察,验证了他的哲学观,说明了所有哲学家都在寻求世界的本原和原因,但他们都未能达到第一哲学的高度。或者把次要原因说成首要原因,把部分原因说成全部原因;或者在可感世界之外寻求首要的、全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他的老师柏拉图就是后者的代表。从根本上说,亚里士多德并不反对柏拉图坚持的可感事物服从于无形本质的基本立场。他与柏拉图之间的分歧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

——摘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材料三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从古至今有数以百亿的人生活过,但真正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深刻印迹的却廖若星辰。孔子、亚里士多德便是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世界名人辞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们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1)材料一说孔子“揭示礼的实质并且赋予全新含义”,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说明。据此指出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己任和初心。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要区别,并据此说明亚里士多德从中体现的探索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例举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后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相似主张或活动,并分别用一句话归纳两位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2020-11-2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两位先哲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为协调两者关系孔子提出的方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先哲对各自所在时代社会秩序不满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孔子有一个教育思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把这个思想归纳为
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克己复礼D.因材施教
2020-01-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柏拉图是一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他出身雅典显贵,政治上鼓吹斯巴达式的城邦体制。他认为只有理念或观念才是万物之本原,理念世界是真,物质世界反成虚幻,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他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

在西方文化史上,柏拉图的博学多才、文笔优美是很有代表性的,他的许多哲学著作都以对话体写成,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有深远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柏拉图唯心论和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处于什么状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雅典办学的特点及其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
2019-05-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