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 . 中外思想史上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物,如孔子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社会,…这个时期有科学研究活动,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发现是没有固定的社会角色即专职的科学家的情况下进行和取得的,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是由当时的“哲学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医生兼职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虽然是古典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始人,但是他公开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家,研究科学是兼职的。

——王顺义《西方科技十二讲》

材料二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借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主要贡献。并简要分析古希腊科学研究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处时代政治环境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020-11-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
(2)结合所学,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相似点,教育内容的不同点。
2020-10-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两位先哲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为协调两者关系孔子提出的方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先哲对各自所在时代社会秩序不满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下面图片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1)材料一中,“仁”在孔子思想中有何地位?在孔子看来,“礼”是指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2020-08-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而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孔子说:如果施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施对老师也不要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何新论坛》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是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哪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立,全球新增100多所的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孔子学院为什么建的这样快》


请回答:
(1)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称为“哲学之父”。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孔子这人,其实是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这样局面的出现要归功于汉代哪位思想家?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   的”?
(4)结合材料四何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将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5)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那么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020-07-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0-07-11更新 | 1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各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校》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

罗马统治者也够分到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相通的政治理想。简析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不同。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孔子是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请对图1、图2、图3孔子的形象特点做出合理历史解释。
(2)依据以上材料,能确认一个真实的孔子相貌吗?请结合图示4,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相貌的问题。
2020-07-02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打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孔子是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示1

在汉代画像石和壁画上出现最多的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形象的共同点都是侧身像,看不清五官,高大魁梧的身体微前倾,做躬身状。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一位郑国人描述孔子外貌的侧面描述: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还上身长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长、额头饱满突出。
图示2

唐朝吴道子篆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孔子画像。观察孔子的五官,脸型棱角分明,大额头、大鼻子、长胡子,以及一点点龅牙。孔子身材高大魁梧,和汉朝的区别在于,唐朝的孔子变“胖了”。
图示3

南宋画家马远的《孔子像》,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看到这个或许有人想说:“孔子减肥成功了!”确实,宋朝很多画师创作的孔子像,不再是身材魁梧,都是这样很瘦弱的样子。同时,这一时期孔子的额头也进一步的变大,以示充满着智慧。
图示4

我们现在对外宣传的孔子像,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面部轮廓圆润,不再棱角分明,孔子成了一个很中庸、仁爱的人,几个标志性的特征都还保留了,如大额头和长须。

(1)请对图1、图2、图3孔子的形象特点做出合理历史解释。
(2)依据以上材料,能确认一个真实的孔子相貌吗?请结合图示4,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相貌的问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