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二   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思想独特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概括甘地思想带给印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存在哪些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03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到1934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亦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
2021-05-23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他又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 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材料三   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臹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摘编自《论甘地的独特品格》

材料四   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公开评选中,20世纪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他改写了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洗刷了政治的肮脏和血腥,把政治升华到人性的层面。

——王小平《震撼心灵的奇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丘吉尔、爱因斯坦对甘地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
(4)据材料四回答甘地被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的历史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甘地要求印度的精英们放弃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到民众中去,穿土布制的衣服,过艰苦的生活。他主张在劳资之间、地主和农民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庇护关系,要求百万富翁在满足个人物质消费之外,应将财产用来为全社会服务。甘地主张未来印度社会的基础是村社,每个乡村都应成为一个自治体,印度就是这些村社的联合体。他反对英国人的统治,但不是因为统治者是英国人而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人的统治是依靠暴力的统治。甘地被尊称“圣雄”“国父”,他.的精神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甘地谋求印度发展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思想对印度国家发展的进步影响,并概括其精神品质。
2020-10-09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他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论,在南非和印度倡导了独特的反帝斗争形式。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三   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逻辑混乱,令人困扰。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甘地采用非暴力思想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甘地思想的独特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思想带给印度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存在哪些弊端?
2020-08-31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甘地)认为“真理是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不仅要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而且还要爱敌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人们可以通过爱,通过耐心、普良、自苦和自我牺牲来感化敌人。认为印度要获得自治,也必须用“非暴力”的方式同英国做斗争。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甘地

材料三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材料四   “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尼赫鲁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斗争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三阶段中有哪些重要行动?
(3)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20-05-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新高潮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

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8 . 【加试题】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这激发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们争取自治的希望。他们读到了列宁要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各民族联合起来斗争的吁求。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1919年,一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拥有了一位将运动带到人民当中的新领导人

——莫汉达斯•甘地。

由于同时熟知印度和西方文化,甘地试图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用以抵抗不公的民族原则。他深深赞同西方社会主义者要求改善穷人和被压迫者生活的诉求,同时深信通过沉思实现精神再生的印度观念和非暴力的原则。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次日,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一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未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

——节选自【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等《圣雄甘地》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

2018-11-07更新 | 137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8-2020三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专题18选修内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说过:“如果在印度发展工厂,倒不如把钱送到曼彻斯特去。”“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甘地声明他“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工业主义”。又说:“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它旋转。”

                                                  ﹣﹣摘编自《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19﹣1948近三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生涯中,甘地先后被捕十五次,在狱中度过二千三百个日日夜夜,最后一次身陷囹圄年已73岁。甘地常把人民比作“上帝”和“真理”,而把自己比作“尘土”。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智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摘编自《论甘地的独特品格》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的经济思想并说明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简要评论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逐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5年)
“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1904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912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24年)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并不是不列颠人民统治印度,而是近代文明利用铁路、电报、电话以及差不多每一件被成为文明的胜利的发明在统治着印度……印度只有忘却它在以往五十年左右所学到的东西,才能得救。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都必须取消。
——南布迪里巴德著(何新译)《圣雄甘地与甘地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提出民族主义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民族主义的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和甘地民族主义的异同
2016-12-2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4 第2单元 第4课 亚洲觉醒的先驱 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