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詹天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交通近代化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

—(清)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

材料二表詹天佑生平大事年表(部分)

出生1861年,广东南海茶商家庭
求学1872年,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铁路工程科
1876年,参观美国费城举办的百年博览会
事业1894年,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_______①_______
1909年,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使________②_______提前全线通车

(1)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外国人设铁路的态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的理由。

(2)在表①、②处填入合适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詹天佑“出生”“求学”的经历,分析他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代机遇。

2018-09-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准,清末任广东水师提督。光绪末,李准巡视南海,发现日本侵占东沙岛,李准据理力争,迫使日本将该岛交还中国。有鉴于“中国向不以领海为重,故于海面之岛屿,数千年来并无海图、任外人之侵占而不知也”,宣统元年,李准率舰再度查勘南海,探明岛屿15座,“勒石命名,挂黄龙之国旗焉。此地从此即为中国之领土矣”。他还对西沙、东沙、南沙群岛进行测量考察,且“绘之成图,呈于海陆军部及军机处存案”。在这份海图基础上,1912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中已绘出了较准确的南海疆界线。回粤后,李准编著了《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开发西沙、南沙。宣统三年,清廷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归崖县管辖。身为清廷要员,李准镇压了黄花岗起义等多次革命党起义,故深为革命党人所恨,屡遭刺杀。辛亥革命后,李准宣布反正,使广东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法国侵占南海多座岛屿,已赋闲在家的李准在报上发表当年视察南海岛屿的相关文献,力证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也曾引用其著作,重中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至今西沙群岛仍有一个小岛以李准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陈天锡《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准一生主要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准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在主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时,詹天佑有什么杰出的设计?有什么意义?
(3)我们如何评价他?他在哪方面成就最大?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加试题】詹天佑的一生,与中国铁路建设相伴始终,因其设计修建铁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詹天佑深知,要建成这条完全由中国人自造的铁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要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地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詹天佑在调集人才的同时,对筑路经费进行仔细的测算核实后,向清政府申报交涉,得到满意的解决。在招聘施工单位时,也采用了招标的方法,让各工程承包人开展公平竞争,在工期、经费、质量等方面选择最佳者得标,让其承包某项工程。

——摘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为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弛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藏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写的碑文,转引自凌鸿勋《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三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时曾说: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之于工程人员之口。

——钟少华《詹天佑先生的科技方法》


(1)据材料一,指出京张铁路修建成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詹天佑所彰显出的“工匠精神”。

2018-02-0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