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窟出土一件褐地龟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

——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材料二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
(2)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学者积极投身于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神武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虽经多次保养维修,但从来不全面。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对神武门的复建工作,复建时对拆下的每一构件都进行了编号,还注明了形制、位置,以便重新放回原位置,还注重使用传统老工艺进行修复,复建后的神武门基本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A.要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B.应该优先全面大规模的重建
C.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D.要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3 .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022-12-11更新 | 954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学习效率调研历史试题
4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宫”一是指故宫建筑群,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及处理国家政务的场所;二是指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院和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收藏有180余万件(套)珍贵文物,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关于紫禁城的修建,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朱诚如教授有高度的概括,他认为紫禁城肇建于明朝“永乐之治”,定格于清朝“康乾盛世”。故宫建筑群城墙以内的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殿宇、宫室近1万间,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三次改名,在中轴线上的位置、内部结构布局,楹联和内部陈设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文化观念的充分体现。

——摘编自阎崇年《故宫六百年》

材料二   1912年,溥仪退位。将故宫改建为博物院的计划,很快提上了民国政府的议程。两年后,“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紫禁城初次向公众开放,成为一时盛事。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作为明清皇宫的紫禁城正式向普通百姓开放。

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在1985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之后第一批被列入这一名录的珍贵遗产。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充分挖掘包括故宫历史、故宫建筑和故宫文物在内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在加强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和举办各类专题展览的同时,策划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比如“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和线上直播等,深受好评。故宫文创产品不仅体现出了历史性和知识性,还以其趣味性和实用性走进千家万户。

——摘编自彭勇《故宫: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故宫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大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其分铸技术、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这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①面具的巨大证明蜀地盛产青铜②青铜冶炼技术开始于商周时期
③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④其造型反映古蜀人独特的审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 . 长城位置受自然条件、民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1、图2,指出导致长城位置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素。
(2)根据图2、图3,说明汉长城位置变化趋势的意义。
(3)根据图2、图3、图4,指出明长城位置的变化,根据图4及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指出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视角看待长城位置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021-06-15更新 | 2170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8年,俄国使臣从中国带回茶叶献给沙皇,开启了莫斯科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历史,来自中国的砖茶也在17世纪积累起了虎大的消费群体。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中俄茶叶贸易。这条商路从中国的福建武夷山一路转运至当时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最远至圣彼得堡。“万里茶道”上主要运输和交易的商品是茶叶,但中国南方的粮食、布匹,北方的皮毛、药材,俄罗斯和欧洲的工业品同样在茶道上川流不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控制江浙贛地区后,晋商前往武夷山茶区的茶路受阻,晋商遂将目光转向两湖茶区,俄罗斯市场之武夷茶渐为两湖茶代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商获得深入中国内地采买茶叶等商品的权利。1863年,俄商直接进入汉口设立蒸汽动カ的新式砖茶厂一一顺丰砖茶厂,将现代工业技术引入中国制茶业。随着清政府不断让权给俄国商人以及俄国政府对在俄华商的重税逼迫,晋商在与俄商的竞争中逐渐失势,传统“万里茶道”日益衰落。至20世纪20年代,中蒙间最大的茶叶贸易商号大盛魁黯然关张,宣告了这条跨越了今天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无法挽回的没落。

——摘编自宋奕《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万里茶道”申遗》等

材料二 (1)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2)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逆变化的影响变得易于损坏;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历史事件、生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摘自《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1)申报文化线路遗产,必须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六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材料二中任意一项标准阐述“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万里茶道”的申遗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0 . 近人有诗云∶"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有关此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清皇帝避暑消夏的行宫
B.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坐西朝东
C.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形成现在规模
D.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2021-06-02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4【2021】【高三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