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所有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
C.利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相同
D.调查车前草的种群数量时,应计数样方内、相邻两边及夹角个体数
2024-03-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培养至第5天的酵母菌培养液,取10mL加入90mL无菌水中,然后将稀释后的培养液与台盼蓝染液等体积混合均匀,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mm×1mm×1mm,25×16)进行计数,结果观察到视野中五个中格内的细胞总数为56,其中被台盼蓝着色的细胞占20%,则1mL酵母菌培养液中活菌数约为(  )
A.4.48×107B.2.24×107
C.2.24×106D.1.12×107
3 . 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有几项(       
编号实验内容获取数据的方法
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使用样方法,每一个样方统计样方内部的蒲公英株数,即为蒲公英种群密度
调查长白山山脉分布的东北豹种群密度使用标记重捕法,在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带上标记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调查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科学家采集了大量大熊猫粪便,通过分析其中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查明一年间这一地区大熊猫个体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借助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黑光灯诱捕土壤小动物,每日在相同时间捕获小动物并统计丰富度
A.1项B.2项C.3项D.4项
4 .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培养液稀释10倍后取1mL培养液加入1mL台盼蓝染色后用一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计数室体积0.1mm3)的计数板计数,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是葡萄糖有限和试管内空间有限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
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D.若4个中方格中无色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活菌数量为2.2×107
5 . 如图为小明取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五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所示,则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6×108个/mL
B.选择如图所示规格的计数室,含16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
C.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D.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含有2个计数室,其中甲区域也可以进行细胞计数
6 . 研究人员探究了两种浓度的天冬氨酸(Asp)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图2表示第4天一个中方格中该藻的数量为20(假设铜绿微囊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直接统计待测菌液中的活菌数目
B.de段铜绿微囊藻出生率大于ef段
C.图2表示的是用50μmol/LAsp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D.推测40μmol/LAsp可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7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或工具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A.蒲公英——样方法B.褐家鼠——标志重捕法
C.小菜蛾——性诱捕器D.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
8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²倍后,在25×16型体积0.1mm³的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5个中格酵母菌总数为244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天定时取同一试管的上清液,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
B.加样液之前,需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可用试管刷清洗
C.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数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可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1.22×10⁹个/mL
9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来探究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有16个中格,其四个角上4个中方格中共有34个酵母菌,其中4个被染成蓝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天)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要轻轻震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将偏大
C.表中第2天酵母菌的数量约为120万个/mL
D.发酵后期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pH下降引起的
2024-03-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调研生物试题
10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和所产生酒精的量的变化时,测得的酵母菌增长速率和酒精浓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B、C、D、E点代表对应时间。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酵母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酵母菌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限制种群密度的为非生物因素
C.与C点时相比,D点时的酵母菌种群种内竞争更剧烈
D.D~E时段酒精浓度变化不大,此时期酵母菌数量可能一直在减少
2024-03-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二中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3月月联考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