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事先确定了计数的区域,不符合随机取样的要求
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的酵母菌数量少于实际活菌数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属于显微镜计数法
D.压在边缘线上的酵母菌只计上下线
2024-04-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培养瓶上层小球藻较少,底层小球藻较多,计数时应取中层溶液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3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苹果黄蚜(一种蚜虫)是苹果园中的主要害虫。研究人员采用悬挂粘虫板的方式统计不同种植模式下苹果黄蚜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五点取样的方式在果园中悬挂粘虫板以调查苹果黄蚜的种群密度
B.8月16日-10月18日期间苹果黄蚜种群数量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自然生草模式苹果园的苹果黄蚜爆发时间早,虫害持续时间长
D.推测间作模式更利于苹果黄蚜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加
4 . 如图是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则①处应为“演绎推理”
B.若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则②处应为“无关变量——氧气的有无”
C.图中③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就是此变量
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生长旺盛的同种植物枝条
2024-04-1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某同学将一小瓶酵母菌母液平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各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丙组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酵母菌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组可能放在低温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新陈代谢弱、繁殖能力低
B.乙组在培养过程中可能更换了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C.利用台盼蓝只能进入活细胞的特性,统计被台盼蓝染色的酵母菌数,使数据更加准确
D.和本实验设计不一样,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只需要实验组
6 . 甘肃省玛曲县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草地植被沙化严重,涵养水源功能不断降低。科研人员对该区域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注:CFU为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植物丰富度指数是指样方内的植物物种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沙化程度每克土壤微生物总量(×105CFU)植物的丰富度指数植物生物量(g)
未沙化626.1143.8
轻度沙化2510.389.4
中度沙化185.744.0
重度沙化152.932.3
A.沙化的土壤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B.上述土壤微生物总量是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的结果
C.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和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沙化程度呈正相关
D.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该区域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024-04-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生物试题
7 . 某研究团队对草履虫在农药甲氰菊酯胁迫下的种群密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相同
B.两组实验K值不同,说明K值可受甲氰菊酯的影响
C.计数过程中,如果视野中草履虫过多,需要稀释以方便计数
D.实验组最大种群数量未受抑制,可能是草履虫产生了耐药性
8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9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用滤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用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代表整个计数室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2.25×108个·mL-1
10 . 为研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将马铃薯培养液随机分成不同体积的两组,然后将等量的酵母菌分别接种在两组培养液中,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定时取样统计酵母菌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一定相同
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C.培养初期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会出现类似“J”形增长阶段
D.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从培养液底部取样以得到更多酵母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