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1 道试题
1 . 蛋白质等大分子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自发地与葡萄糖等反应,生成稳定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研究表明,AGEs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并导致许多慢性退化型疾病的发生。下图表示AGEs对某细胞的主要影响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是丙酮酸,图示细胞为胰岛B细胞
B.蛋白质与葡萄糖反应生成AGEs时,伴随着肽键的形成
C.AGEs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AGEs进入细胞后,会促进线粒体的凋亡、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今日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丹阳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2 . 胰岛素抵抗(IR)是指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常伴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并易导致代谢性脂肪肝。
(1)高脂饮食可引起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肝和_____将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引发肥胖,进而易诱发人体产生IR。
(2)Akt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受阻会导致IR。为研究荔枝核皂苷对IR的影响,研究人员用荔枝核皂苷对Akt磷酸化受阻的IR模型鼠进行灌胃,测得模型鼠的血糖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mRNA相对量增加。据此推测,荔枝核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荔枝核皂苷是通过改善IR,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_____
(3)研究发现,代谢性脂肪肝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增多,诱导不能表达CX蛋白的T细胞(CX-T细胞)内CX蛋白高表达而成为CX+T细胞,并且检测发现脂肪肝代谢产生高浓度的乙酸分子。因此,有人推测CX-T细胞需分化为CX+T细胞并在乙酸诱导下才能攻击肝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死亡。为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
实验材料及用具:CX-T细胞、细胞因子IL、乙酸、细胞培养皿、肝细胞等。
3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等)易引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其分泌及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2所示。统计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的现象),这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为___细胞。图2中的“?”处应为___
(2)请由图1分析得出胰岛素的分泌机理: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产生了ATP,___
(3)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按时注射胰岛素,其血糖水平也偏高,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研究发现,“黎明现象”的发生与多种激素的昼夜节律有关,为探究其具体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DP+)组和无“黎明现象”(DP-)组,测定体内3种相关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判断,“黎明现象”最可能与___(填图中激素名称)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人体昼夜节律由下丘脑SCN区细胞中的REV-ERB基因控制,为证明“黎明现象”与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比较___的量来收集证据。

4 . 某研究小组取发育正常的小鼠进行实验:甲组摘除垂体,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乙组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TSH,测定各组TRH分泌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探究甲状腺激素和TSH对TRH分泌的影响
B.实验前,无需测定甲、乙两组小鼠的基础TRH分泌量
C.乙组摘除甲状腺,可避免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对TRH分泌的影响
D.若乙组TRH明显减少,表明TSH对TR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血压是以循环系统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体血压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此来适应和满足机体代谢、精神活动及生理机能的需要。图1为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主要包括激素和局部代谢产物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素是一种酸性蛋白水解酶,肾小球近球细胞合成肾素的场所有___________,动脉血压下降和肾血流量减少会引起肾素的释放。
(2)血管紧张素II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并释放醛固酮,醛固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可引起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____中枢兴奋,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水的摄取,进而使得长期低盐饮食个体的循环血量增加。
(3)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中,容量感受器和动脉压力感受器共同维持血量和血压的相对恒定。当回心血量突然增加时,容量感受器的兴奋性增加,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最终通过增加尿量使循环血量减少。当血压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向位于___________的心血管中枢发送信号,使____________(填自主神经兴奋性的变化),导致心率下降、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舒张等,最终导致血压下降。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能有效地缓冲动脉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是因为形成了机体心血管系统的___________机制,
(4)乙酰胆碱(ACh)作用广泛,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如G蛋白耦联受体等),ACh在人体降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机制如图2所示:

①ACh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引发G蛋白与受体蛋白分离,α与βγ亚基活化并分离,____________,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使静息电位的值变得更大,从而降低心肌收缩频率,降低血压。
②ACh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方式使Ca2+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另一方面通过合成IP3,打开____________(填场所)上I3敏感的钙离子通道,引起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上升,从而活化NO合酶。
③图中GTP中的G表示___________,硝酸甘油在平滑肌细胞中会转化为NO,据图分析硝酸甘油降血压的机制是___________
6 . 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的相关叙述
(1)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
(2)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
(4)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所以可以从血浆中获取营养物质(      )
(5)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
(6)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其主要成分是组织液(      )
(7)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
(8)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
(9)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10)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防止在寒冷环境中体温降低(      )
(11)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
2024-06-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3 易错点狂刷351个-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7 . 棕色脂肪细胞(BAT)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产热和能量消耗。研究发现,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产生兴奋,兴奋经下丘脑的交感神经作用于BAT,使BAT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降低,但红光没有该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pRGC有接收蓝光的受体,该受体不能接收红光
B.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BAT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
C.蓝光刺激ipRGC引发BAT的代谢变化属于反射
D.据上述研究,可以推测夜间多光源暴露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
8 . (选择性必修1 P60旁栏思考)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的原因:冬天相比于夏天,________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__________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2024-06-0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精准回归教材填空练习
9 . (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_____________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等可以通过调节______的代谢或影响______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2024-06-0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精准回归教材填空练习
10 .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使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表示三个系统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中甲、乙、丙表示信息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可能代表肿瘤坏死因子,丙可能代表干扰素
B.内分泌腺作为效应器时,图中乙信息分子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
C.图中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属于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
D.三个系统之间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