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09 道试题
1 . 多克隆抗体是由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受到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并可与多种抗原表位结合的抗体,下图为多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抗原可直接刺激多种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B.过程①多次注入的目的是获得已免疫的B细胞和抗体
C.过程②中需加入胶原蛋白酶以利于多克隆抗体的释放
D.多克隆抗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可能较单克隆抗体全面
2 . 很多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进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有一项任务是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如图为其中一个样方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样方计数,甲同学记作10株,乙同学记作9株,他们的数据都是合理的
B.若该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可以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C.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就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D.若该样方内的植株数量少于其他样方内的数量,则求平均值时应该舍去这个样方的数量
3 . 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小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让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2)同样的实验(如下图),三个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③④⑤⑥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多
D.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4 . 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了五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菌株并进行计数,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该实验过程中不可使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B.倒平板、接种等操作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若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130个,则1g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3×10⁷个
D.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是E菌株,应对其扩大培养或保存
5 . 针对煤矿废渣山这类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采用适宜的生态演替策略至关重要。以下是基于演替理论的几个合理建议,其中最合理的可能是(  )
A.直接种植本地顶级群落的植物,如乔木,快速建立稳定生态系统
B.引入速生先锋物种,如草本和灌木,先改善土壤条件,再逐步种植本地树种
C.大量施加有机肥料,直接促进土壤肥力,以便种植多样植物
D.不进行任何干预,任其自然演替
6 . 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7 . 在一个遭受严重森林火灾后的地区,两个相邻但生态特征有所差异的森林开始自然恢复过程。森林A以前物种多样性高,包含多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和复杂的食物网;森林B则相对单一,主要由同一种树种构成且物种多样性低。几年后,研究人员对比这两个森林的恢复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A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在火灾后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为其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快速的生态位重建
B.森林B由于物种组成简单,初期比森林A显示出更快的植被覆盖率恢复,体现了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但长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两个森林都展现了相似的恢复速度和模式,因为火灾作为一种自然干扰,对所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基本一致
D.森林A在火灾后几乎无法自我恢复,而森林B因为单一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快速复原,展示了高度的抵抗力稳定性
8 .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植物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P 是植物细胞所需的大量元素,可参与形成许多重要化合物
C.西瓜汁、番茄汁等材料不适合用于还原糖鉴定实验的观察
D.生长素是植物体成分之一,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9 .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某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降解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酶;药物M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就是患有抑郁症
B.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C.抑郁症患者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一定比正常人的高
D.药物M可增加突触间隙中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10 . 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低于阈电位)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后膜)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受组织液和神经细胞内K⁺浓度差的影响
B.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C.改变多个阈下刺激的强度和频度不改变动作电位的峰值
D.单次阈下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电位不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