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9-10高二下·甘肃天水·期末
1 .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2023-11-14更新 | 482次组卷 | 174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高考班)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植物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但雌性器官仍然发育正常)一般分为核不育和质核互作不育两大类。类型一:核不育。根据核不育的原因又可分为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和环境诱导的核不育两种。类型二: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即雄性不育受到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基因的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A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aa,即个体基因型为SA(aa)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根据控制雄性不育质核基因的对数可以分为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类型一中的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的显隐性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没有关系。假定某植物开单性花,其雄性不育由基因R控制,取一杂合雄性不育植株与另一可育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进行自由交配,预测F2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可育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类型一中的环境诱导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产物控制。同一植株,在一定条件下花粉可育,在另一特定条件下花粉不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其育种过程如图1所示。

①假定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M、N,且M的雄性不育起始温度低于N的,在制备杂交种子时,考虑到温度的日间波动,最好选用植株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来制种。
②图1中,杂合子F1表现出优于双亲的生长状况,也叫杂种优势,但我们一般不继续将F1自交留种,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长日照下,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仍有超5%的自交结实率,为制种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纯合的光颖和毛颖小麦若干,毛颖(P)对光颖(p)为显性,请利用小麦颖的相对性状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
(3)类型二中的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细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的核基因能使对应细胞质的不育基因恢复正常。假定某水稻品种为主基因不育型,其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A、B共同控制,植株中出现SA(aa)或SB(bb)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的都可育。根据图2杂交实验回答:

①预测F2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将亲本恢复系的基因型换成SASB(AABB),F2的表型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预测正交SANB(AAbb)♀×NASB(AAbb)♂和反交NASB(AAbb)♀×SANB(AAbb)♂子代的育性:正交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2021-06-10更新 | 11350次组卷 | 95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图为甲、乙两家族关于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乙家族所患疾病为伴性遗传病,且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在遗传时能自由组合
B.若甲家族中的Ⅱ-6与乙家族中的Ⅱ-4婚配,则生育的男孩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C.若乙家族中的Ⅲ-8与正常女性婚配,则生育的女儿均患乙病、儿子均正常
D.在甲家族中,Ⅲ-8的基因型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5 . 为探究等位基因D(高茎)/d(矮茎)、R(种子圆粒)/r(种子皱粒)、Y(子叶黄色)/y(子叶绿色)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某兴趣小组用纯种豌豆植株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综合三组实验的结果,能否得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三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利用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设计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0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6 . 某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紫外线处理某纯合的二倍体直叶植物的种植后,将该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将其种植得到了一株卷叶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DNA上少了三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该植物叶形的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卷叶性状的产生所属变异类型最可能是______
(2)让上述卷叶变异植株自交,子代中卷叶植株为138株,直叶植株为112株。由该杂交结果可知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这一结果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
(3)针对第(2)小问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纯合的卷叶植株和纯合的直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统计每组实验中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纯合直叶×纯合卷叶♂10%
♀纯合卷叶×纯合直叶♂96%
♀纯合直叶×纯合直叶♂98%
由表中三组实验结果推断,该变异的产生可能导致______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
(4)科研人员欲从以上三组实验的杂交后代中选择植株作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来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
设计思路:从______作父本,从______作母本,进行测交,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
预期结果:若______,则上述推断正确;若______,则上述推断不正确。
2019-06-17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7 . 如图为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代中女孩的患病率低于男孩的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代中可能出现正常纯合子
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Ⅲ代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
2019-06-17更新 | 4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8 . 香瓜的青皮和白皮由A-a、B-b、D-d三对基因共同决定,三对基因与瓜皮颜色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基因型为A_B_dd的个体表现为青皮,其余则为白皮。现有三组纯种亲本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2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组亲本中白皮香瓜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2)从____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断,A-a、B-b、D-d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乙组Fz中的白皮香瓜个体分别自交,后代中出现青皮香瓜的概率是____
(4)花青素的合成过程是在基因的复杂调控下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答出两点)
9 . 氮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现有某科研小组为研究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玉米幼苗,定时给各组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玉米幼苗相关指标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液中氮浓度(mmol/L)
各指标相对值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羧化酶含量

0

0.0

2.0

0.3

4

3.7

2.2

0.9

8

4.5

2.4

1.6

12

4.2

2.6

1.2

16

4.0

2.6

0.8

(1)据表中结果可知,适合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最经济)氮元素浓度是_______mmol/L,在羧化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在4 mmol/L的条件下,玉米幼苗叶肉细胞中,在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能扩散到该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消耗掉______(填“全部”或“一部分”),结合上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实验结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大于12 mmol/L时,玉米幼苗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结合上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
10 .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某科学小组对植物激素的产生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究,其过程如图所示。

图甲为燕麦幼苗的示意图。在该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
1. 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____________生长,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植物体内与该激素这种生理作用类似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分别切取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A、B上,并分别在单侧光下和黑暗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图乙)后,分别测定琼脂块A、B中激素的含量,结果A、B两琼脂块中激素的含量相差不多。
2.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取燕麦幼苗胚芽鞘的上端,放在琼脂块上,用云母片从上插到下。单侧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把C、D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幼苗上,如图丙所示。
3. 推测C、D端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A.C端幼苗伸长,D端幼苗不伸长          
B.C端幼苗不伸长,D端幼苗伸长
C.C端幼苗和D端幼苗都伸长                 
D.C端幼苗和D幼苗都不伸长
假如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把E、F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幼苗上,如图丁所示。
4. 一段时间后,放了 E、F琼脂块的幼苗中,伸长较多的是____________,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