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夜间光的输入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某研究小组模拟手机、电脑等夜间不正常照光模式,探究夜间蓝光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
(1)分布于小鼠视网膜的感光神经细胞可接受光刺激,产生______,沿______和上行神经束传至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为探究夜间蓝光是否会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取生理状态一致、正常的小鼠若干,先将小鼠放置于正常光暗(8:00—20:00给光,其他时间黑暗)环境处理一周后随机均分为2组,记录“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可反映抑郁程度的指标)。再将LAN组夜间蓝光处理,LID组白天蓝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记录,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______,表明夜间蓝光的干扰会诱发小鼠抑郁。

(3)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由此建立了抑郁症发生的“单胺类递质学说”。图2为5-HT合成、释放、作用、回收及灭活的过程。
①5-HT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成________,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______,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
②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______
A.抑制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上5-HT转运蛋白表达量提高
C.部分抑郁症患者5-HT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
D.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5-HT含量逐步提高
③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中缝核处miR-16与SER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图3.

(注:miR-16 是一种非编码 RNA,可与靶禁因 mRNA结合,导致 mRNA 降解)
据图可知,中缝核miR-16的水平与中缝核SERT的表达水平呈____相关,中缝核miR-16可______SERT的表达。对比抑郁症模型鼠与对照组数据,推测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_,突触间隙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
(4)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神经生物学方面因素,还有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预防抑郁症,你的建议是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2 . 有丝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₁期、S期、G₂期,其中S期是DNA复制时期。TdR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的前体, 若TdR过量,TdR合成dTMP受到反馈性抑制, 导致DNA 复制也受阻。在不含³H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³H-TdR,有的细胞被抑制在S期不同时刻且被³H-TdR标记,有的被抑制在G₁与S期交界处。解除抑制,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如图表示解除抑制后,带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与解除抑制后的时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T2 之间,每个核DNA只有一条链含有³H
B.M期时间长度等于 Tb
C.S期时间长度等于 T。
D.G₁期时间长度等于 Tₐ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易感白粉病,影响产量。广泛栽培的南瓜茎均为长蔓,占地面积大,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1株无蔓植株,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
组合F1
总株数无蔓株长蔓株
①无蔓×长蔓1607981
②无蔓×无蔓39630492
(1)通过上表可知,无蔓性状为_____性状,组合②中F1出现长蔓性状的原因是_____。若用A、a来代表蔓长度的基因,组合①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
(2)与豌豆相比,以南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3)研究发现,南瓜有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这两个基因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抗病基因均为显性基因,且作用效果没有累加效应)。现有各种纯合个体可供选择,设计实验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_____,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
4 . 下图是某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一个系谱图。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判断,错误的是(       

A.Ⅳ2的患病风险是1/16B.Ⅲ2的X染色体来自I 2的可能性是0
C.由于近亲婚配,Ⅳ1患病风险比Ⅳ2D.女性因有两条x染色体,比男性患病率高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
5 . 现有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父亲与女儿均患病、母亲与儿子正常。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病无论显、隐性遗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
B.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父母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C.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D.若该病为显性遗传,则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
6 . 海带是我国北方大规模养殖的食用海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科研人员研究了水体中Cu2+对海带的代谢及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过程中,水裂解为O2和H+________,NADP+还原为NADPH,利用_______跨膜产生的势能生成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
(2)将海带分别放入含不同浓度Cu2+溶液的透明瓶中,测定初始时瓶内溶氧量为M,瓶口密封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测定瓶内溶氧量为N。本实验用单位质量海带在单位时间内引起的溶氧量变化来表示海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在利用同样装置研究呼吸作用时,需要对装置进行___________处理。
②净光合作用速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t·w)(w:海带质量;t:反应时间)。
③Cu2+浓度为1.00mg/L时的真正光合速率比Cu2+浓度为0.50mg/L时_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④据图分析不同浓度的Cu2+对海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从细胞水平上探究Cu2+对海带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相关细胞器的___________,推测Cu2+___________破坏较小。
(4)Cu2+对海带代谢及生长的影响与一种激酶(TOR)有关,TOR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代谢和生长。为确定光合作用与TOR活性的关系,研究者对正常光照条件下的海带进行黑暗处理12小时后,再次进行光照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2.推测出光合作用可增强TOR活性,其中___________阶段起直接作用。正常光照条件下,停止光照后的短时间内即可测得TOR活性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选考科目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7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______,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______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______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______(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8 . 反向PCR是一种通过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图中L、R)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一般使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
B.过程②需添加两种引物,以便从其5'端连接核苷酸
C.过程③使用的PCR反应缓冲溶液中需要添加Mg2+
D.该过程获得的产物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9 . 研究发现,RNA聚合酶(RNAP)沿模板DNA转录过程中,会感知DNA损伤,继而启动修复,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RNAP-S修复对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B.RNA聚合酶沿着DNA的模板链从5′端移动到3′端合成RNA分子
C.推测DNA双链产生损伤时,转录模板链的修复程度要低于编码链
D.A-规则修复方式将导致转录产物mRNA中相对损伤的位点突变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10 . 科研人员将诺如病毒(N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通过制备NV单克隆抗体1和2,应用于胶体金检测试纸进行抗原鉴定(如图)。检测原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待测样液加到样品孔处,结合垫处含有过量胶体金(可与蛋白质结合,大量聚集时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标记的游离金标抗体1,可以结合样液中的抗原,T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NV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呈红色,多余的抗体1继续向左流,C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二者结合使胶体金大量聚集也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N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可获得多种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B.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1和抗体2不能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
C.若仅C处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初步判断待测液中不含NV
D.若C、T处均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该过程发生2次特异性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