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糖原累积病是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糖原代谢相关酶活性异常的一类疾病。目前发 现有Ⅰ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等多种类型,其中Ⅱ型糖原累积病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图1为某家族的糖原累积病的遗传系谱图。

(1) 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判断,糖原累积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相关细胞内 可能存在差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 糖原的结构     ②相关酶的空间结构   ③相关基因中的碱基序列④相关酶的活性   ⑤相关tRNA的种类     ⑥相关RNA序列中的信息
(2)图2为Ⅱ-1体内部分物质转换的过程。(其中“(-)”代表抑制作用)。

据图2分析,Ⅱ-1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原

(3)基因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图1中Ⅱ-1体内GAA酶的第912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密码子:5'-CCG-3’)变为亮氨酸(密码子:5'-CUG-3’)。据此测, Ⅱ-1体内决定亮氨酸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为5'-________________   -3'。
(4)据图1及相关信息判断,Ⅱ型糖原累积病的遗传方式是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

(5)已知Ⅱ-3怀有身孕,推测生育一个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6)据图1判断,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Ⅱ-3传递给Ⅲ-1的是______

(7)若图1中Ⅱ-2和Ⅱ-3获得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的概率都是16 %,根据已学知识推测,Ⅲ-1患两种糖原累积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碱基对替换B.染色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自由组合

(8)从预防糖原累积病的角度分析,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建议婚前体检C.建议适龄生育D.建议产前诊断
2023-12-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西瓜的进化,西瓜原产于非洲,通过驯化与现代育种,西瓜从果小、果肉硬、颜色浅、味苦的野生西瓜,发展到果大、果肉脆、红、甜的现代西瓜(栽培品种)。西瓜现存7个品种,科研人员对西瓜基因组进行了测裁培西瓜序,并利用“四倍简并位点”的差异推断了这7个品种的亲缘关系:罗典西瓜是其他6个品种的姊妹,其次是药西瓜和热迷西瓜,缺须西瓜与饲用西瓜、黏籽西瓜、裁培西瓜的亲缘关系较近,黏籽西瓜与栽培西瓜的亲缘关系尤为密切。
(1)科研人员构建了西瓜7个品种的进化关系图,请根据题干补全该图,a._____;b._____;c._____;d._____(编号选填)。   
①黏籽②药③罗典④缺须
(2)由题干可知,科研人员构建西瓜7个品种的进化关系图的主要依据属于_____(编号选填)。
①化石证据②胚胎学证据③比较解剖学证据④细胞生物学证据⑤分子生物学证据
(3)“四倍简并位点”可用于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一个遗传密码子通常由三个核苷酸构成,每个核苷酸称为一个位点。如果密码子的某个位点上任何核苷酸都编码同样的氨基酸,这个位点就称为四倍简并位点。请根据表2(部分通用密码子表)用“O”圈出图4所示核酸中的四倍简并位点_____

第二位碱基

U

C

A

G

第一位碱基(5'端)U            U
C
A
G
第三位碱基(3'端)
C            U
C
A
G
   
(注:AUG为起始密码子)
“四倍简并位点”现象体现了密码子的______性,该特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4)现在的西瓜,栽培品种的果实普遍较大、果肉较甜,而野生西瓜的果实相对较小、果肉较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多选)
A.有苦味的野生西瓜不利于人类食用,是一种不利变异
B.果实大、果肉甜等性状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野生西瓜不适应现在的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会很快灭绝
D.裁培品种和野生西瓜有很多不同性状,所以是两个物种
(5)利用某种西瓜的品种1(2n=22)和品种2(4n=44)培育出了无籽西瓜(3n=33)该过程发生的变异为______。
A.染色体数目整倍体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之重复
C.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之易位
(6)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西瓜栽培品种,8424是适合上海种植的品种。市售的8424有两种果皮颜色,某研究小组完成了表3所示的实验,并获得了对应的实验结果。
表3:

组别

P

F1

墨绿

浅绿

1

墨绿×墨绿

319

0

2

墨绿×墨绿

241

79

3

浅绿×浅绿

0

314

4

墨绿×浅绿

153

144

根据组别___________可以判断_______为显性性状。
(7)组别4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相关基因用A、a表示),其中F1的墨绿个体间杂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8)西瓜幼苗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西瓜的产量,光照、温度等条件都会对西瓜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将平时吃西瓜吐的籽收集起来作为实验材料培育西瓜幼苗②到当地的种子店购买西瓜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培育西瓜幼苗③将培育的西瓜幼苗随机分为5组④将培育的西瓜幼苗按株高分为高、较高、重点、较低、低5组⑤1组幼苗作为对照组,给予白光照射;4组幼苗作为实验组,给予不同颜色的光(红光、蓝光、不同比例的红蓝混合光等)照射⑥5组幼苗均作为实验组,给予不同颜色的光(红光、蓝光、不同比例的红蓝混合光等)照射⑦保持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一致⑧测定幼苗叶片的叶绿体含量、光合速率⑨测定幼苗叶片的RuBisco(碳反应过程的一种关键酶)的活性。
2023-09-18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3 . 生物工程,长期高血糖可引发血管细胞衰老。科研人员为研究S蛋白在因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腺病毒为载体将编码S蛋白的S基因导入血管细胞,实现S蛋白在血管细胞中的大量表达。腺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其复制需要E1、E2、E3基因共同完成。为将S基因导入腺病毒,科研人员首先构建了含S基因的重组质粒,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PacI、EcoRI、BamHI、PmeI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1)科研人员将S基因用______(具体名称)酶切后,用DNA连接酶连入质粒I,得到重组质粒I(图1甲所示),导入大肠肝菌。用添加______的培养基筛选,对所长出的单菌落提取质粒,通过PCR的方法可鉴定重组质粒I是否插入了S基因。
(2)用PrmeI酶切重组质粒I获得DNA片段。将此DNA片段与质粒I(图1乙所示)共同转化BJ细菌。在BJ细菌体内某些酶的作用下,含同源序列的DNA片段(图1甲、乙所示的左臂、右臂)可以发生类似____________的过程,产生重组质粒IT(图1丙所示)。
A.基因突变B.交叉互换C.自由组合D.染色体数目变异
(3)将含S基因的重组质粒II,用___________(具体名称)酶切后,获得改造后的腺病毒DNA.将其导入A细胞(A细胞含有E3基因,可表达E3蛋白),如图2所示。腺病毒DNA在A细胞内能够________从而产生大量重组腺病毒。
(4)综合上述信息,从生物安全性角度分析重组腺病毒载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5)用含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细胞,使S蛋白在血管细胞中大量表达。提取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及两者转入S基因后的血管细胞的蛋白,用抗原抗体特异性杂交方法检测I蛋白(一种能促进细胞衰老的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2组血管细胞中I蛋白表达量最高,推测S蛋白对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17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4 . 植物的奥秘,下图1是发生在番茄叶绿体内的光反应机制,其中PSI和PSII表示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图2表示番茄细胞合成番茄红素等代谢过程,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物质,积累在细胞内的脂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能完成水的光解的结构是______(选填 “光系统I”或“光系统II”)。电子(e)由水释放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形成电子流,与①共同形成了②,①代表的物质是______。光反应阶段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吸收的光能储存在_______中。
(2)如图2所示,番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第一阶段产生的物质X为________,物质X可跨膜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在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CoA,再参与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过程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参与。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番茄植株,使有关酶过度表达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积累量。据图2分析,转基因植株细胞过度表达的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应为_______(选填“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3)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研究表明可见光会刺激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革果酸进入液泡,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进入细胞,促进气孔开度的增加。研究者分别用拟南芥淀粉酶基因BAM1和BAM2突变体进行实验,通过显微拍照检测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总面积(总体积)以及气孔开度,结果见图3;用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突变型为实验材料,照射蓝光后,检测保卫细胞淀粉粒面积,结果见图4。
   
a.由图3可知_______(填“BAMI”或“BAM2”)基因控制的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图4结果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检测植物叶肉细胞淀粉含量,发现突变体低于野生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c.为进一步研究蓝光介导淀粉水解的信号通路,在正常光照下对植物进行了下列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①H+泵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原有的光照信号下无法有效动员分解保卫细胞中的淀粉②对野生型个体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消失加快,气孔开度更大③对BAM1突变型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降解速度与突变型无差异④对BAM1突变型保卫细胞显微注射苹果酸溶液无法激活淀粉酶但可以造成气孔开度增大
其中,支持“蓝光信号通过激活H泵提高胞内pH进而增强淀粉酶BAM1的活性”这一观点的组别包括_______(编号选填)。
2023-09-17更新 | 4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5 . 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的开裂与传统油料作物具有相似的调控机制。研究者对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
(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_________等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导致果荚开裂。野生型拟南芥果荚成熟后会完全开裂,以便种子传播。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插入T-DNA,突变为m基因。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甲的基因型,结果如图1所示,验证了上述推测。在图2中标出引物1、2的位置及方向_________

注:完整的T-DNA长度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完全开裂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完全开裂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图3为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M、m的位置已标出,在图3中标出基因E/e、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_。据上述信息,预测甲与乙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4)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图4数据推测突变体丙果荚开裂程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6 .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功能。缺乏生长激素,人会患侏儒症。传统方法从猪脑中提取,但产量很低,现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酵母菌,使其大量生产生长激素。图24显示某DNA分子被限制酶M切割的过程,其中虚线部分为生长激素基因。

(1)用“口”在图中的DNA分子上标示出限制酶M能识别的所有序列____________
(2)下列能与片段2重组的质粒是____________。(所示碱基序列为不同运载体中虚线方框内的序列)
A.B.
C.D.
(3)下列关于质粒运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B.质粒运载体只能在与目的基因重组后进入细胞
C.质粒运载体可能是从细菌的DNA改造的
D.质粒运载体的复制和表达也遵循中心法则
E.质粒运载体只有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才能表达
(4)基因工程除改造微生物外,还可以改造动植物细胞,下图显示是一种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图所示的导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5)若想在山羊的乳汁中收获生长激素,则需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至山羊的____________细胞中。若生长激素进入细胞后插入在一条染色体DNA上,那么获得转基因纯合子山羊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2022-03-11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生物试题
7 . 图甲表示生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生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B.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若生物为蓝细菌,则图甲的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绿色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b与图乙f生理状态相同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如甲图所示。图乙中a、b、c为同一酶促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速率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较为相似
B.若a组为该反应的最适温度条件,则b组温度应低于a组
C.a组反应速率高于b,可能与a组实验设置为最适pH有关
D.c组反应速率低于b,可能与c组加入了竞争性抑制剂有关
9 . 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B.图乙中的e点对应图甲中的D点
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10 .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中C点以后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
B.图一中O2浓度为A时,CO2的释放量是O2的吸收量的2倍
C.图二中G点时甲乙品种吸收CO2的速率相等
D.图二中甲品种比乙品种更适于在弱光环境中生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