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血友病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经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如图表示某血友病家族系谱图,Ⅱ1同时还患有克氏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1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因为Ⅰ1个体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2
C.Ⅰ1与Ⅰ2婚配所生子女中,女儿一定带有致病基因,儿子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
D.Ⅱ4与基因型与Ⅱ2相同的个体结婚,所生子女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2023-11-24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种植。由于水稻杂合子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因此常用不同水稻品系杂交以制备大规模生产用的种子。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开创了三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等水稻育种方法,解决了世界性粮食问题。以下是不同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注:雄性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基因(R/r,R-可育,r-不育)和细胞质基因(N/S,N-可育,S-不育)共同控制,只有基因型为S(rr)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均为可育。
(1)由于杂合子自交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所以杂交水稻每年都需要重新制种。为了减少杂交过程中人工去雄的工作量,因此在杂交育种中培育出稳定、大量的____________水稻品系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2)在三系法育种过程中,不育系A作为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三系F1杂交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1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
(3)两系杂交中光温敏(对光照温度敏感)水稻在不同条件下育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与三系杂交相比,两系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杂交水稻的新方法。他们将α和β基因分别导入水稻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模拟一对等位基因。当α和β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情况为雄性可育,如下图所示。

请你提出利用上述品系培养杂交水稻的思路:____________
3 . 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 X 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 X^X 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胚胎致死
C.在并联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2022-12-11更新 | 4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蓝粒小麦是小麦(2n=42)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代换了小麦的一对4号染色体。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的和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某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为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不育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F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是________
(2)F2与小麦(hh)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
(3)F2蓝粒不育株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分配,最终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仅考虑T/t、E基因)。F3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是________
(4)F3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变异。
(5)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出现:
①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说明:________
②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说明________。符合育种要求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
单选题-单选 | 困难(0.15) |
名校
5 . 某种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斑翅与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桃色眼与黑色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选择斑翅桃色眼雌性昆虫与正常翅黑色眼雄性昆虫杂交,得到F1代雌性昆虫为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1∶1,雄性昆虫为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1∶1,F1相互交配产生F2,得到F2中正常翅黑色眼∶正常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斑翅桃色眼=2∶3∶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翅型中的斑翅属于隐性性状
B.BB纯合时可能存在致死效应,且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
C.昆虫种群中,正常翅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共有3种
D.F2中斑翅桃色眼昆虫的基因型是bbXaXa
6 .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血型已经清楚(见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甲遗传病在男性群体中患病率为20%,4号个体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基因不位于X、Y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个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甲病致病基因
B.10号个体为O型血且为甲病患者的概率为1/17
C.AB血型的个体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人群中AB血型个体占1%
D.11号个体为A型血且为甲病患者的概率为1/25
7 .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能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噬菌体能侵染Pa,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Pa时,其尾丝蛋白通过与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这就使得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
(2)研究者就噬菌体对Pa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①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研究者发现一种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O1(原宿主菌)和PA1的变异噬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测序,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野生型
变异噬菌体
据图推测变异噬菌体能同时侵染两种菌株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研究者配制培养基培养菌株PA1.培养基中除水、碳源外,还应包含的两类营养物质是________。接种前培养基需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野生型噬菌体侵染PA1后,细菌裂解,菌液澄清。研究者将澄清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上有少量_________出现,从而获得噬菌体耐受菌PA1r。
与PAl相比,PAIr丢失了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1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完善表格中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
组别1234
处理方法PA1+噬菌体______________敲除galU基因的PA1
+噬菌体
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_______________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a.导入无关基因的PA1+噬菌体            b.PA1r+噬菌体
c.导入空载体的PA1+噬菌体               d.导入galU基因的PA1r+噬菌体
e.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             f.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③噬菌体与Pa有着各自的生存策略,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实现_____________
(3)说明上述研究对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的价值: _____________
2021-07-21更新 | 10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十九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8 . 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绿眼(N)对白眼(n)为显性,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黄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值为1:3。据此,能否确定控制翅色与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雌性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②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请写出能支持上述三种情况的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
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
2021-01-25更新 | 3938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8班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多选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也是一种GTP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如下的相关研究。图示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细菌中间部位形成的Z环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质膜缢缩形成的环沟相似
B.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结构稳定
C.当加入GTP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催化功能
D.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BSA不会在GTP的诱导下发生聚合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