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1 .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645-2010)规定,每毫升合格的牛奶中细菌总数不超过50 000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恒温水浴锅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后,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主要步骤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用巴氏消毒法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B.步骤②对牛奶进行梯度稀释可以使聚集的微生物分散,便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C.步骤③中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要先高压蒸汽灭菌再调pH,以防止高温影响pH的稳定
D.实验结束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可能不止一种,若平均菌落总数少于50个,则表明灭菌合格
2 .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液和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
C.FeCl3、新鲜肝脏液中的过氧化氢酶都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慢,最终液面比右边低
3 .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
C.糖浆经蒸煮后趁热接种酵母菌有利于发酵快速进行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
4 .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使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表示三个系统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中甲、乙、丙表示信息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可能代表肿瘤坏死因子,丙可能代表干扰素
B.内分泌腺作为效应器时,图中乙信息分子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
C.图中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属于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
D.三个系统之间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这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某生态小组调查某种群动态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t和Nt+1分别表示种群初始个体数和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个体数,虚线表示Nt=Nt+1,A点为现阶段该种群所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调查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植物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可用样方法
C.图示该种群数量,在A点之前增长缓慢,在A点之后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D.黄河禁渔措施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6 . 清朝诗人用“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诗句描述亳州芍药花。芍药不仅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其细胞中还有多种有联系的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芍药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与液泡中的叶绿素有关
B.芍药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在胞内物质运输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C.芍药中所有的细胞器都可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D.芍药细胞从外界吸收Na+时,一定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7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间有一定概率发生互换,导致重组类型配子的产生,称为不完全连锁;若这两对基因完全不发生互换,称为完全连锁。研究发现不完全连锁基因互换产生重组配子的概率与两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呈正相关,当两基因在染色体上相距非常远时,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形成的配子比例几乎一致。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已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F1果蝇全部表现为灰身长翅。以F1果蝇和双隐性类型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正反交实验,当F1果蝇作父本时,F2只出现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类型,且比例为1:1;当F1果蝇作母本时,F2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四种类型,且比例为1:1: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题干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灰身、长翅
B.F1果蝇作母本,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
C.正交反交的结果不相同,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若让F1代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代表型为三种,比例为2:1:1
8 . 7岁的哈桑患有一种罕见皮肤疾病,他的皮肤非常脆弱,轻微摩擦就会导致皮肤破损,继而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医生检测发现哈桑的LAMB3基因有2个碱基对错误,导致无法表达正常的层黏连蛋白。研究团队对哈桑进行了基因治疗,取下哈桑的一小块皮肤,在体外大量培养。然后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的LAMB3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组内,筛选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后,继续培养这些细胞,形成若干块单层“人造皮肤”,对哈桑进行皮肤移植,最后哈桑终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1)哈桑经常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表示_____过程。过程②将gag、pol、env等分离后需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小鼠胚胎细胞。过程②④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过程⑤常用的导入方法是_____
(3)天然的逆转录病毒RNA上有3组序列,A序列含有调节基因和启动子,调控病毒RNA的转移及表达;B序列编码逆转录酶、外壳蛋白等病毒蛋白质;C序列是包装信号序列,能被病毒蛋白识别,引发病毒的组装。操作②中保留的LTR属于_____序列。过程⑤中导入病毒的gag、pol、env序列的目的是_____。这种逆转录病毒载体作为一种基因表达载体,其优点是_____
2024-05-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25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9 . 纤毛是广泛存在的细胞表面结构,功能异常可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研究纤毛形成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毛结构如图Ⅰ所示,由细胞膜延伸形成的纤毛膜主要由_____组成。基体由中心体转变而来,中心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功能是_____
(2)某病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毛异常,为了分析纤毛相关基因X是否发生了变异,对基因X进行了PCR扩增与产物测序。从细胞样品中分离DNA时,可通过交替调节盐浓度将与核蛋白结合的DNA分离出来,溶液中添加NaCl至2.0 mol/L的目的是_____。PCR扩增时,需在_____催化下,在引物的_____端进行DNA链的延伸,获得扩增产物用于测序。
(3)为研究蛋白质X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X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具有绿色荧光,可指示其在细胞内位置。将X-GFP基因融合片段M导入如图Ⅱ所示载体质粒Y,构建Y-M重组质粒(在EcoRⅤ位点插入片段)。请完成下表。

分步实验目标简易操作、结果、分析
PCR鉴定正向重组质粒Y-M①选择图Ⅱ引物_____;②PCR目的产物约为_____bp
确保M及连接处序列正确③质粒测序,图Ⅲ中正确的是_____(选填序列编号)
检测融合蛋白定位④对照质粒Y-GFP(仅表达GFP)与实验质粒Y-M分别导入细胞,发现对照组整个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而实验组荧光集中在纤毛基部,说明_____

(4)为研究另一纤毛病相关基因Z表达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健康人与病人基因Z的转录水平。采集样本、提取总RNA,经_____形成cDNA作为模板,PCR扩增结果显示,在总cDNA模板量相等的条件下,健康人Ct值为15,而病人Ct值为20(Ct值是产物荧光强度达到设定阈值时的PCR循环数)。从理论上估算,在PCR扩增20个循环的产物中,健康人样品的目的产物大约是病人的_____倍。
2024-05-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25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10 . 2022年1月7日,美国马里兰州的医生首次将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到人类患者身上。如果异种移植可以实现,将可明显缓解器官紧缺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_____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在免疫排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免疫。
(2)为了更好地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研究者在猪的培育过程中,进行了基因编辑。敲除了三个和人类可能会产生排斥的基因,同时添加了6个帮助人类免疫系统接受猪心脏的基因。常用的基因编辑系统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两部分:sgRNA能特异性识别特定的DNA序列,能引导Cas9蛋白到相应位置切割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定点编辑。
①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删除了猪细胞中和人产生排斥的基因,添加了6个帮助人类免疫系统接受猪心脏的基因。从变异的角度看,这种变异属于_____(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②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sgRNA的识别序列越短,基因编辑的脱靶率越高。请分析原因:_____
2024-05-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25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