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21 道试题
1 . 边缘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或重叠区域,往往分布着比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更为丰富的现象。边缘效应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边缘效应理论推测,在高山—草甸的重叠区域的物种丰富度通常会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草甸群落,该区域的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镶嵌分布,其______结构明显比草甸群落复杂。草甸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
(2)农业上,为了比较施用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一块土地划分为十个不同的实验区,进行相同的管理。每一个实验区的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______(填“是”或“否”)会出现差异,原因是______(回答一条)。为了科学评估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上______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2 . 材料一:马铃薯植株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主要运向块茎贮藏。图1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2是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一种模型。

材料二:科研人员以Q9、NB1、G2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在24h昼夜周期中对马铃薯幼苗分别进行16h(长日照)、12h(中日照)、8h(短日照)三种光照时间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长日照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图3。

(1)图1所示的代谢过程中,需要光反应产物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为马铃薯叶片提供C18O2,块茎中会出现18O的淀粉,请描述18O转移的路径______(填下列编号并排序)。
①C5   ②C3   ③C18O2   18O   ⑤淀粉   ⑥碳酸丙糖   ⑦蔗糖
(2)研究发现,叶绿体中淀粉的大量积累可能会导致______(填下列编号)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使______,进而抑制暗反应。
①类囊体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膜
(3)图2中乙(SUT1)是一种蔗糖转运蛋白,在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SUT1的表达水平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______,最终导致块茎产量______
(4)图3实验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光周期影响平均单株块茎产量增量最高的实验组是______
(5)进一步研究表明,在16h光照下,G2无匍匐茎生成,Q9和NB1仅有部分植株产生匍匐茎。下列关于16h光照下没有生成马铃薯块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长日照导致暗反应时间不足,光合速率低
B.马铃薯匍匐茎是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
C.长日照导致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D.长日照不利于有机物向块茎运输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3 . 下图1为银杏光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示意图,I~IV表示结构,X表示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等结构上,其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进行代谢过程X,这个过程是电子与_________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
(2)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银杏分别置于CO2浓度为700μmol.mol-1(实验组)和370μmol.mol-1(对照组)的气室中培养。在第1生长季(0~100天)和第2生长季(360~450天),测定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在第1生长季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番茄为实验材料,要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温室补光情况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本实验红蓝复合光与蓝光的比例为7:3
①根据上图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照组对比,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其原因为_______,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吸收的光的总量,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②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某研究者据上图分析,认为“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为最佳补光方案,写出该方案的合理与局限之处: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哈佛大学马秋富团队、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景向红教授等人曾合作在“Natur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表明:电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可抗细菌多糖(LSP)引起的炎症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低强度电针刺ST36,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
(2)该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发挥抗炎作用。为探究其原因,马秋富团队利用敲除PROKR2感觉神经元的小鼠进行研究,确定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针刺敲除PROKR2神经元小鼠的ST36________(填“能”或“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
(3)王彦青教授团队为进一步验证针刺ST36的抗炎机制,获得了在PROKR2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图1),通过蓝光刺激激活该神经元,检测相关指标。

   

①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PROKR2神经元产生兴奋,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该团队检测NA、炎症因子IL-6的含量(图2),据图可知,针刺ST36发生抗LSP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机制是:针刺ST36,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NA的释放,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IL-6的含量。

   

③综上所述,电针刺ST36发生抗LSP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S136→_________→脊髓→_________→迷走神经→肾上腺。
(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5)有人认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经络的存在,中医针灸是毫无根据的“玄学”。请结合本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
5 . 防御素是一类富含二硫键的阳离子型多肽,广泛分布于真菌、植物与动物中,是生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分子。β-防御素是一种由H基因编码的抗菌肽,抑菌谱广。长春生物科技研究所通过构建重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获得了β-防御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β-防御素基因,研究者利用致病细菌的脂多糖(LPS)刺激结肠癌细胞株提高β-防御素的表达量,提取总RNA,经过___________后,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常采用___________来鉴定,鉴定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____________数据库中的公开数据进行比较,进而得到正确的β-防御素基因。
(2)本实验选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如图),扩增目的基因时设计的1对引物为P1(5'ATCGAATTCATGGGAAGTCATAAACACATTAGA3')和P2(5'TATAGCGGCCGCCTATTTCTTTCTTCGGCAGCAT3')。

①本实验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②部分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点如下表,结合图中限制酶切点与引物,推测本实验酶切时,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_________,采用双酶切法的优势是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限制酶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Bg! Il5..A↓GATCT...3'
EcoR I .5...G↓MTTC...3'
SnaB 1S.'.TAC↓GTA..3'
Sac 5..-GAGAC↓C--.3'
Avr lI5..C↓CTC...3'
SulIG↓TCCGAC...
Not I5.. CC↓GGGCCGC...3

(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对β-防御素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直接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
(4)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发酵结束后,采取适当的___________措施来获得产品。
6 . 东北豹、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但随着森林砍伐、偷猎围捕、铁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北豹、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有关部门在当地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园区的东北虎已超过50只,东北豹已超过60只,并有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迹象。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该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东北豹和东北虎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灌草层中的草不能称为一个种群的原因是_________。除上述调查外,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东北虎与东北豹一般能在同一自然环境中长期共存,并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_________。研究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活动时间、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__________
(4)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随着两个种群数量的逐步恢复,东北虎“猎杀”东北豹几率会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这种共享同一猎物的天敌间的捕食关系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该关系会导致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单一天敌时有蹄类动物的存活率。
(5)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缓冲区内合理开展了森林体验、冰雪运动、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国家公园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退耕地采取青苗费直接补偿和还林面积间接补偿,并培训引导农民从事旅游服务、护林保育与反盗猎、园区管理等,以上措施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设计中的_________原理。
7 . 某植物正常花色为白色。现有一株花色为红色的该植株,研究人员对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部分氨基酸对应密码子为:甲硫氨酸(Met)—AUG;亮氨酸(Leu)—CUG、CUA;谷氮酰胺(Gln)—CAA、CAG;异亮氨酸(Ile)—AUU、AUC;终止密码子—UAA.回答下列问题:

(1)异常基因是由于______导致的,图中“?”对应的是_____。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植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并可产生一个以上等位基因,体现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该工作人员在检测其他白花基因时发现图示正常基因中的第12个碱基突变为“A”,该白花性状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
(3)若让白花植株互相授粉,F1中有白花∶红花=3∶1,则F1中含有红花基因的植株占_______,让F1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miRNA阻止mRNA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RNA干扰。

(1)转录过程需要______酶的催化,该酶催化______(单体名称)之间形成______键。
(2)miRNA的加工场所为______,与翻译相比,转录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_____
(3)用箭头和文字写出图中所展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命是_____的统一体。
(4)表观遗传的含义是生物体______。RNA干扰______(属于/不属于)表观遗传。
(5)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若该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6%,转录形成它的DNA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9 . 下图甲为有关DNA的某一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相关的核苷酸链,A、B为相关的酶,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是_____酶,其作用的部位是图乙中的_______(填序号);同一条链上的A和C两个碱基通过_______连接。
(2)图甲中,从DNA复制的结果看,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DNA________为复制提供精确模板;从图乙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_______构成基本骨架。
(3)图乙中序号“4”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遵循_______。DNA的结构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________
(4)图甲所示过程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10 .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为解决猪肉中PUFAs含量不足的问题,研究者从线虫中获得控制PUFAs合成的必需酶基因fatl,培育转fatl基因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图中GFP基因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应用的是_____原理,PCR扩增仪中要加入缓冲液、目的基因、______(答出2点)等。
(2)由图可知,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克服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即线性DNA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圆环,以及便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的限制酶应选用___________
(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GFP基因的作用是_____。除GFP基因外,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_______
(4)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除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外,还必须定期_______,以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的伤害。培养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分瓶再继续培养,分瓶后的培养过程称为_____。此过程中,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___法收集细胞处理成细胞悬液。
(5)经检测,fatl基因成功整合在猪基因组DNA后,不能说明成功培育转基因猪,还需要_______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