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1),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珊瑚,高温胁迫会引起珊瑚“白化”现象的出现(图2)。

(1)根据题意,珊瑚是一个______(个体/种群/群落)。
(2)结合图1,下列有关珊瑚与虫黄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虫黄藻寄生在珊瑚虫的内胚层中
B.虫黄藻能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
C.珊瑚虫能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和栖息场所
D.虫黄藻对环境的需求会影响珊瑚的分布

(3)结合图2推测,高温胁迫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虫黄藻死亡②珊瑚虫繁殖过快③虫黄藻的色素被分解④虫黄藻光合速率提升⑤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排出
(4)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水温度周期性升高的现象。图3表示了1979年-1999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范围珊瑚白化情况,其中箭头指向表示强厄尔尼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B.环境适宜时,白化的珊瑚可一定程度地恢复
C.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D.图示强厄尔尼诺年中,1982-1983年珊瑚虫死亡率最低

除珊瑚外,珊瑚礁生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生物。如棘冠海星等食珊瑚类动物喜食新移居的珊瑚,能覆盖珊瑚的大型海藻会在水流中与珊瑚发生摩擦……
(5)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从浮游植物开始的食物网,其营养级效率如表1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能量输入

至第二营养级

至第三营养级

至第四营养级

至第五营养级

营养级效率

8.90%

10.34%

17.8%

19.57%

A.从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营养级效率为8.90%
B.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有机氯农药在第五营养级中的浓度最高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倒置情况

(6)科学家对某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得到表2数据。请将表2中功能群①-⑤匹配至图4生物量金字塔中合适的等级: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编号选填)

功能群


珊瑚

大型海藻

食珊瑚鱼类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生物量

——

2.37

0.75

5.69

11.44

(7)下列措施①-⑥单独运用时,可减缓或恢复珊瑚白化情况的措施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控制碳排放②投放虫黄藻③减少人类对海洋污染④投放食珊瑚鱼类⑤种植大型海藻⑥培育耐高温的虫黄藻
2 .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患者产生的自身抗体会结合到肌肉质膜的关键蛋白上,抑制兴奋的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无力。图显示了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过程I与MG发病的机制有关。

(1)图所示的肌肉质膜类似于突触中的______结构。
(2)与健康者相比,MG异常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______
(3)根据图,以下有关MG发病时细胞a-d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物质甲是AchR抗原肽
B.细胞b是抗原呈递细胞
C.结构乙是AchR抗原受体
D.细胞d是浆细胞

(4)图过程⑥中,细胞c发生了______。(多选)
A.细胞凋亡B.有丝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

(5)关于图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单选)
A.图中抗体能阻止Ach与其受体的结合
B.Ach调控AchR离子通道对阴离子的通透性
C.MG患者肌肉质膜上的AchR离子通道数量较少
D.MuSK促进AchR离子通道聚集

(6)下列①-④措施中,可能缓解或治疗MG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增加乙酰胆碱酯酶②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③提供AchR抗体的抗体④选择性杀死细胞d
3 . 最近在我国南海沿岸一带发现两种新的牡蛎物种。牡蛎,俗称生蚝,肉味鲜美,是一种兼具高营养、功能保健及药用价值的海洋贝类,在营养食品及功能食品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有“海洋牛奶”之称。研究人员为评估3种人工养殖生蚝的营养价值,分别检测了其可食用部分的主要有机物含量,见图1。其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含量差异显著,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含量差异不显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牡蛎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_________
(2)牡蛎蛋白质中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甘氨酸。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B.氨基酸中所有氨基和羧基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人体细胞可以合成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D.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数量不同

(3)贝类的糖原具有调和浸出物成分的滋味、增强浓厚感,并使贝类产生特有风味的作用。若以糖原含量为评价牡蛎质量的主要指标,则分析图1可知,渔民最好选择养殖品种_____________(选填“1”、“2”或“3”),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
近年的研究发现,紫外线会使皮肤皱纹加深,产生晒斑等光老化症状。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了在小鼠皮肤表面涂抹牡蛎蛋白的酶解产物(OPs)对皮肤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OPs可以缓解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具体数据见图2。其中,MMP-1是最有效的胶原酶,可以降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的皱纹增加;TGF-β可以间接控制胶原蛋白的生成。   

(4)下列关于紫处线辐射引起皮肤光老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皮肤粗糙、松弛等老化现象与皮肤的胶原蛋白有关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C.皮肤光老化现象是由紫外线辐射引起,与基因表达无关
D.紫处线辐射可以缓解细胞衰老

(5)可以通过直接测定皮肤细胞中MMP-1的_______的含量来反应其在皮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编号选填)
①DNA②mRNA③rRNA④tRNA⑤蛋白质
(6)请根据实验结果,补全下图_______   
(7)请结合以上图文信息,阐述牡蛎蛋白的酶解产物(OPs)对皮肤皱纹的影响及具体机制:___________
生蚝虽然美味又富有营养,但是不能生吃,否则容易感染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能通过皮肤伤口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发严重的感染。
(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创伤弧菌和牡蛎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创伤弧菌可以进行DNA半保留复制
C.创伤弧菌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D.皮肤损伤后可以用海水消毒,因为海水可以很大程度抑制创伤弧菌的生长

(9)烹调贝类(牡蛎、蛤、贻贝)时,彻底加热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请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回答下列有关人类健康与进化的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图12所示结直肠癌的多步发展过程中,涉及一些变异所诱发的基因激活(如K-ras)或失活(如APC)。
   
(1)检测发现多个结直肠癌患者体细胞的K-ras基因的第12号氨基酸改变,这种突变是因为碱基对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结直肠癌发生的过程中,涉及到了部分基因缺失的情况,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3)结直肠癌的多步骤发展模式一般需要超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对此,下列事实可以解释“结直肠癌发展缓慢”的是(       )(多选)
A.基因突变多发生于DNA复制时
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概率低
C.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
D.细胞癌变过程伴随着多个突变基因的积累

多种癌症都与遗传物种的变异有关,如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人白细胞中常出现“费城染色体”(如图2),其上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BCR-Abl融合蛋白,使酪氨酸激酶一直保持活性,抑制了细胞凋亡。
   
(4)根据上述材料和已有知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费城染色体不可以遗传给子代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属于人类遗传病
C.费城染色体的出现是同源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D.抑制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药物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有研究表明,现代人类的多种疾病基因,比如抑郁症、肥胖、色素沉淀、尼古丁上瘾、红斑狼疮等等,可能来自尼安德特人。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的近亲,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表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

图3


(5)请依据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补充完整下图,方框内填写现代人/黑猩猩/尼安德特人。 __________
   
(6)1974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法(Afar)地区发现了距今300万年至360万年的人亚科化石。对其骨骼进行分析表明,她既能直立行走,又仍是一个树木攀缘者。这为人类进化提供了(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

(7)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为人类进化提供原材料
B.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原始灵长类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其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人们现在都生活在各种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2023-11-1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5 . 2019年7月到2020年2月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燃烧7个月,烧毁逾1000万公顷土地,导致凤头鹦鹉和食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火烧程度不同对植被演替的影响也不同。2020年2月,持续7个月的澳洲森林大火终于在一场大暴雨中熄灭,森林植被开始复苏,又是一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但这却让一些专家感到担忧。因为此次澳洲山火过后快速“复活”的是生长快速、需水需肥量大的高大乔木——桉树,且桉树还会分泌有毒物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火灾后澳洲森林中凤头鹦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法。
(2)不同强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______结构。
(3)森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若没有外力干扰,该地可能重现森林
C.发生的演替过程会经历地衣阶段
D.随着时间延长,该地群落结构可能越来越复杂
(4)发生森林火灾后,消防人员顶着高温,奔赴在火情第一线,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B.消防员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C.大量流汗有利于体温的维持,但不利于体内水盐的平衡
D.机体大量消耗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5)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2万只考拉丧生,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蓝山地区考拉作为动物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
D.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
(6)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桉树能比其他植物抢先一步,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生机。桉树在森林火灾后更具竞争优势,与它有关的特性可能有(       
A.桉树油脂含量高,易燃
B.桉树恢复快,生长迅速
C.桉树的天敌较少
D.桉树的种子十分坚固,不易发芽,但大火燃烧之后,反而容易发芽
E.过火后,桉树很多枝干依然可以发芽
(7)根据桉树的特性分析,澳大利亚森林经常发生火灾,长此以往,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_(上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______结构决定的。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植被中来。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山火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程度的火烧迹地及相邻的未火烧林,设置固定样地,于火灾结束1年后测定植被的碳密度,实验结果如图:(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中碳元素的重量,单位为t·hm-2
   
(9)据图分析: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植被的总碳密度逐渐减小,该变化主要由______(填“乔木”“灌木”或“草本”)碳密度的变化导致。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草本植物碳密度逐渐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图1示森林火灾中光热刺激和烟雾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2该结构能避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冲撞而造成机械损伤。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有关问题:
       
(10)研究发现,重力是触发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形成期高浓度生长素在下胚轴_______(“m”或“n”)侧积累,导致该侧细胞生长_______,下胚轴顶端倾斜角_______(“变大”或“变小”)形成弯钩。打开期下胚轴该侧细胞中生长素被稀释到较低浓度,转而_______(“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
(11)在紫外线照射下,KAR类物质不能促进种子萌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导致KAR类物质分解或紫外线照射损伤种子,为了探究其原因,某小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A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在正常条件下培养48h,测定萌发率

B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C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紫外线照射后的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D组

______,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D组的处理是______。如果紫外线照射导致KAR类活性物质完全分解,且不损伤种子,预计这4组实验种子萌发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12)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能够调节种子的萌发。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两种激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利用拟南芥种子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已知6-甲基嘌呤能够抑制mRNA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A通过促进种子合成α-淀粉酶来促进种子萌发
B.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ABA与GA的作用相反
C.题图证明6-甲基嘌呤抑制G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
D.在种子成熟过程中AB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13)研究发现,XM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位点1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位点2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
C.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
D.位点4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14)除影响种子的休眠外,脱落酸在植物体中的调节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5)据生态学家估算,截至2020年7月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或已导致超过600万公顷森林被毁,大火约向空中释放了3.5亿吨二氧化碳,气候专家认为、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地球上的生物吸收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含碳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在大火中以CO2的形式转移到大气CO2
B.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碳元素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D.为了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应优先选乘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
(16)有报道说,当地“火鹰”(如啸鸢等)纵火加剧了火灾灾情。“火鹰”是肉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觅食,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火鹰”纵火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火灾后的森林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图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丙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乙同化的能量去向中除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14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试题
6 .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两类,图2为这两类病毒的化学组成示意图,其中b、e、d均为大分子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有______。
A.个体小,繁殖快
B.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
C.代谢类型多,易变异
D.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选用了图中______(填“e类病毒”或“f类病毒”)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他们用35S、32P分别标记了图1中的______(编号选填)部位。
(3)为确定某病毒属于e类病毒还是f类病毒,不考虑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某实验小组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在含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

分别接种病毒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

_______


上述实验中,乙组应做的处理为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则该病毒为f类病毒。
(4)在产生子代病毒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的分子有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病毒的基因组②宿主细胞核DNA③tRNA④聚合酶⑤宿主细胞核糖体⑥宿主的核苷三磷酸       ⑦氨基酸
(5)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是证实DNA可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S型肺炎链球菌可导致小鼠患肺炎,并使小鼠死亡
B.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繁殖
C.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6)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之一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
B.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大肠杆菌的DNA指导合成的
C.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如图2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A+T/G+C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猪的不同组织细胞的DNA碱基比例大致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图2的三种生物中DNA的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9)假如猪的某一双链DNA中腺嘌呤的含量为30%,则鸟嘌呤的含量为_____
2024-04-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1。

(1)图1中细胞Ⅱ为______,细胞Ⅳ为______
(2)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影响肠道免疫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皮肤、黏膜分泌的杀菌、抑菌等物质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C.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D.细胞Ⅰ和Ⅲ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当细胞因子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多,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3)图1中物质a名称为______。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相同调控方式的激素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甲状腺激素   ②肾上腺素   ③性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5-HT),继而诱发呕吐现象和“恶心”样行为。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停止注射毒素一段时间内,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再给小鼠提供樱桃味糖精溶液时,小鼠品尝的次数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
(4)毒素引发呕吐属于______反射(编号选填),在味觉回避反应中,樱桃味糖精溶液属于______刺激。(编号选填)
①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   ③无关刺激   ④条件刺激   ⑤非条件刺激
(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嗜铬细胞释放5-HT的方式为胞吞
B.迷走神经上存在5-HT的特异性受体
C.5-HT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相应的酶降解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导致呕吐

人体血液中微量的分子X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上转运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转运,如图2。

(6)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Na+转运蛋白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______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溶酶体   ④高尔基体   ⑤质膜   ⑥胞外
(7)据图2分析,健康的人体内分子X含量升高时,肾小管腔的Na+浓度会______(升高/降低/不变),血液中K+浓度会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8)下列与分子X有关的事件,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______。
A.分子X的合成
B.肾小管腔中Na+浓度变化
C.分子X的运输
D.分子X与X的受体结合
(9)根据分子X发挥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分子X的特点是______。
A.属于信号分子
B.少量即可对细胞产生较广泛影响
C.属于无机盐
D.只与特定分子发生作用
(10)下列因素中,会对分子X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饮水量②膳食营养结构③外界环境温度④神经系统兴奋性
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少突胶质细胞(OL细胞)的突起包裹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图3)。

(11)图3中的部位①~③中,能形成突触的是______
(12)图3所示髓鞘形成过程中,OL细胞发生了______。
A.细胞凋亡B.有丝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
(13)根据题中信息,下列对髓鞘物质组成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
A.含有脂质B.不含蛋白质C.含有纤维素D.不含碳骨架
(14)根据图3中髓鞘的位置与形态,下列对髓鞘功能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促进神经元增殖
B.阻断同一轴突上电信号的传导
C.保护轴突
D.减少相邻轴突间的电信号干扰

MS症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关于该病发病机制的一种假说见图4,I~V是发病过程的各阶段。

(15)据图4,MS症发病阶段Ⅰ中,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表面必须具有______。
A.病原体B.自身抗原受体C.溶菌酶D.自身抗原抗体
(16)据图4,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首次被攻击时,下列免疫细胞①~④中,在阶段Ⅳ参与免疫应答的是______;(编号选填)在阶段V能合成抗体的是______。(编号选填)与病情反复髓鞘损伤加重有关的免疫细胞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记忆B细胞   ②记忆T细胞   ③浆细胞   ④细胞毒性T细胞
(17)在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MS症患者体内完成一次反射时,与健康者相比,其神经冲动传导异常的环节是______
2024-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卷
8 . 草地贪夜蛾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FAW)原分布于美洲,自2019年入侵我国,对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某片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玉米田虫情,研究人员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FAW展开了调查,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注:1平方公里约为1500亩,每亩约种植玉米4000株
1.此片玉米田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天然生态系统                    ②人工生态系统
③陆地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FAW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多选)
A.第一次调查时FAW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此玉米田中FAW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入侵后FAW的个体数快速增多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D.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FAW种群遭受了性引诱剂的消杀
3.下列关于此片玉米田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单选)
A.不同区域的玉米被FAW幼虫破坏程度不同,体现了玉米种群的水平结构
B.FAW的入侵一定会导致玉米向下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C.若在第一次调查时绘制玉米田的数量金字塔,会呈现倒置现象
D.若玉米田由于FAW的过度繁殖被废弃,则此区域可发生次生演替
4.小青同学准备用如图装置对此片被FAW入侵的玉米田进行研究,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____。(单选)
A.调查玉米田中FAW的生态位B.FAW入侵对玉米田碳循环的影响
C.FAW入侵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FAW入侵前后土质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5.某些玉米品系在叶片受损时,可合成一种FAW幼虫生长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而保护玉米的叶片。蛋白酶抑制剂属于的信息类型为____
2024-03-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9 . 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
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是一种在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猪的唾液腺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BamHI:5'-GJGATCC-3’   BglⅡ:5'-AJGATCT-3'   HindⅢ:5'-AJAGCTT-3'   XbaI:5'-TICTAGA-3'
1.已知hNGF基因的完整序列,可采用____方法获得该基因。
2.下列有关PCR时所需DNA聚合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单选)
A.主要催化氢键的形成B.在90℃高温不会失活
C.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蓝色反应D.沿引物的5'端合成子链
3.为使hNGF基因能与表达载体高效连接,切割表达载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为____。(编号选填)
①BamHI                    ②BgⅡ                    ③HindIII                    ④Xbal
4.下列关于过程I和过程Ⅱ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多选)
A.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中筛选B.实验用到的玻璃器具需消毒后使用
C.发绿色荧光的为含目的基因的细胞D.卵母细胞应预先去除细胞核
5.过程Ⅲ中应控制的培养条件有____。(编号选填)
①温度                    ②溶解氧                    ③培养液渗透压
④培养液pH             ⑤光照
6.人神经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存在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多选)
A.用人神经生长因子刺激小鼠脾脏的B淋巴细胞
B.可用聚乙二醇促进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C.融合后的细胞都具有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单克隆抗体是单个浆细胞增殖并产生的抗体
7.人神经生长因子作为蛋白质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人神经退化及损伤类疾病。为提高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品质,有人提出先敲除猪体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再培育转基因猪。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阐述。
10 . 河口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在连接着陆地和海洋的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海海域某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图3-1所示。

   

(1)图中,从营养结构分析,银鲳最高属于第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营养级。
①二                    ②三                    ③四                    ④五
(2)海洋碎屑包括海洋动物的粪便、陆地河流流入的颗粒物以及海洋生物尸体的分解物等,因此从成分上看头足类(如乌贼、章鱼)属于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消费者                    ②生产者                    ③分解者
(3)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有____。
A.图包含该河口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浮游动物和头足类的食物相同
C.银鲳和蟹类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D.银鲳和蟹类存在双向的信息传递

(4)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105kJ)。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尸体残骸流入分解者

未利用

第二营养级

1100

300

500

第三营养级

120

170

90

10

表中①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5)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A.1.92×108B.1.44×107C.1.92×107D.1.44×108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不仅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且大部分生物难以降解。
(7)研究表明,石油污染物能抑制某种贝类雌性激素的合成。请预测石油污染海域该种贝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稳定型                    ②增长型                    ③衰退型                    ④不确定
(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生物修复的途径降低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下列关于该项方法在河口生态系统运用合理的是_____。
A.利用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清理海洋石油污染物
B.种植对石油污染物具强耐受性的植物吸收该污染物
C.烧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D.利用吸附剂把石油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