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48 道试题
1 . 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研究发现,胰岛B细胞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SRP与信号肽特异性结合后可使翻译暂停,内质网膜上存在SRP受体。科研团队分离出胰岛B细胞中的相关物质或结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胰岛素

核糖体

SRP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实验产物

+

+

-

-

-

含10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含信号肽)

+

+

+

-

-

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信号肽)

+

+

+

+

-

含86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原(不含信号肽)

+

+

+

-

+

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信号肽)

+

+

+

+

+

由α、β链组成的含51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

注:“+”表示有,“-”表示没有。
(1)a形成的场所(a的亚基装配部位)是________,胰岛素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基本组成单位的分子结构通式是________
(2)胰腺细胞产生和分泌胰蛋白酶的过程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SRP的结合位点包括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和________
(3)⑦形成的钠钾泵选择性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是________。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这种特征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从表中胰岛素原在某种细胞器中加工形成胰岛素,由胰岛素形成前后氨基酸的数量变化推测,该细胞器中有________酶。
(5)表中信号肽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通过缩合反应而形成的。胰岛素先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含信号肽的多肽,多肽约含70个氨基酸残基时与________结合后翻译暂停;然后SRP与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把(多聚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继续翻译成含10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并在内质网中切去________,初步加工成胰岛素原。
2 . 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0

0.10

0.20

0.30

0.40

0.50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________之间。2、6两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相同,油菜素内酯(BB)对芹菜幼苗生长的_____ (填 “促进”或“抑制”)作用相同。
(3)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 (填 “赤霉素”“乙烯”或“脱落酸”)。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BR可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运输方向) 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三: 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5)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 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 . 科研人员通过观察老年(65岁~79岁)14例、高龄(80岁~89岁)16例及长寿老人(≧90岁)12例,肝、脾组织基因组DNA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探讨衰老进程中DNA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为今后的衰老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一、称取组织100mg放入-80℃冰箱;
二、将组织放入1.5ml离心管中,同时加入样品裂解液,并用微量电动匀浆器充分匀浆;
三、加入蛋白酶,56℃消化48h,90℃高温蛋白质变性1h;
四、加入______酶和缓冲液,37℃水浴锅中放置1h,以去除样品中的RNA;
五、加入等体积的冷乙醇,离心取______;
六、缓冲液溶解DNA,进行DNA的含量和纯度检测。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 别肝组织脾组织
DNA含量(mg/mL)OD260/OD280DNA 含量(mg/mL)OD260/OD280
65~79岁1.4641.8581.7232.059
80~89岁0.3101.3990.9382.028
≧90岁1.1471.7951.6881.973

(注:表中OD260反映溶液中核酸的浓度,OD280反映溶液中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浓度。理论上,纯DNA溶液的OD260/OD280为1.8。若比值大于1.8表示存在RNA残留,若小于1.8表示存在蛋白质污染)
请据表回答:
(1)推测第二步中样品裂解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实验步骤四______________,步骤五______________
(3)与肝组织相比,从脾组织中提取的DNA中含有的_______杂质更多,因此在提取脾组织中DNA时,上述实验流程可以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肝组织还是脾组织中,高龄组DNA含量总比老年组少,说明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DN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说明DNA含量减少可能是______的分子基础。但长寿老 人比高龄组的DNA含量显著增高,科学家推测可能长寿老人体内存在长寿基因,保持了对DNA______,减少了DNA的损伤,从而延缓了细胞的衰老。
(5)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DNA鉴定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取1支20 mL试管,向其中先后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NaCl溶液5 mL和少量絮状DNA沉淀,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②向试管中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匀后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请指出上面实验步骤中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兴趣小组成员还以同种苹果的不同组织器官为材料,测定不同组织细胞中DNA的含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值为每克生物材料干重中DNA含量):
组织器官韧皮部形成层冬芽秋梢嫩叶成熟叶片
含量/(μg·g-1)80.00150.00160.00120.0070.00

试从细胞分裂的角度,解释不同生物材料中DNA含量差异明显的原因:_______
2021-06-1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研人员通过观察老年(65岁~79岁)14例、高龄(80岁~89岁)16例及长寿老人(≧90岁)12例,肝、脾组织基因组DNA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探讨衰老进程中DNA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为今后的衰老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组织100mg放入-80℃冰箱;
步骤二、将组织放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样品裂解液,并用微量电动匀浆器充分匀浆;
步骤三、加入蛋白酶,56℃消化48h,90℃高温处理1h;
步骤四、加入①_____和缓冲液,37℃水浴锅中放置1h,以去除样品中的RNA;
步骤五、加入等体积的冷乙醇,离心取②_____;
步骤六、缓冲液溶解DNA,进行DNA的含量和纯度检测。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肝组织脾组织
DNA含量(mg/ml)OD260/OD280DNA含量(mg/ml)OD260/OD280
65-79岁1.4641.8581.7232.059
80-89岁0.3101.3990.9382.028
≥90岁1.1471.7951.6881.973

(注:表中OD260反映溶液中核酸的浓度,OD280反映溶液中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浓度。理论上,纯DNA溶液的OD260/OD280为1.8。若比值大于1.8表示存在RNA残留,若小于1.8表示存在蛋白质污染。)
请据表回答:
(1)推测第二步中样品裂解液的作用是_____,第三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
(2)补全实验步骤①_____;②_____
(3)与肝组织相比,从脾组织中提取的DNA中含有的_____杂质更多,因此在提取脾组织中DNA时,上述实验步骤四可以怎样改进:_____
(4)无论肝组织还是脾组织中,高龄组DNA含量总比老年组少,说明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DN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说明DNA含量减少可能是细胞_____的分子基础。但长寿老人比高龄组的DNA含量显著增高,科学家推测可能长寿老人体内存在长寿基因,保持了对DNA_____,减少了DNA的损伤,从而延缓了细胞的衰老。
(5)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一项是_____
2021-05-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段一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5 . 绝对大多数情况下,小麦的一朵小花内只有一个子房,能够结实一粒种子。但科研人员发现并选育出了多子房小麦新类型“三粒小麦”,其每朵小花可以正常结实3粒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二倍体纯合小麦品系T(单子房)和二倍体纯合小麦品系D(多子房)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实验一和杂交实验二是一组__________实验,小麦的多子房与单子房是一对__________,若要判断某二倍体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让其自交并观察子代__________
(2)品系T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别来源于小麦和山羊草。研究发现,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胞质(异源细胞质)会抑制小麦细胞核中某些基因的表达,且这种效应可以遗传给子代。
①根据杂交实验__________可以判断单子房是_________性状,单子房和多子房的遗传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杂交实验一中F1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于__________,F1表现为单子房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杂交实验一的F2中出现了多子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DNA甲基化指的是在DNA序列的胞嘧啶上增加甲基(-CH3)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传物质DNA的甲基化也会影响到小麦花的发育。科研人员对上述杂交实验的F1的细胞核DNA甲基化水平进行了测定,统计出了相关甲基化类型的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量
实验

甲基化类型

1

2

3

4

5'-CCGG-3'

3'-GGCC-5'

甲基化

5'-CCGG-3'

3'-GGCC-5'

甲基化

5'-CCGG-3'

3'-GGCC-5'


甲基化

甲基化

5'-CCGG-3'

3'-GGCC-5'



甲基化
杂交实验一F1

10098

2886

1548

52

杂交实验二F1

10048

2936

1548

52


下列关于DNA甲基化、表格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①甲基化并没有改变因中的遗传信息
②甲基化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表现型
③小麦中的异源细胞质并没有改变F1中细胞核DNA的甲基化类型
④异源细胞质提高了F1细胞核DNA的甲基化程度,导致多子房基因不能表达
6 . 绝大多数情况下,小麦的一朵小花内只有一个子房,能够结实一粒种子。但科研人员发现并选育出了多子房小麦新类型“三粒小麦”,其每朵小花可以正常结实3粒种了。科研人员利用二倍体纯合小麦品系T(单子房)和二倍体纯合小麦品系D(多子房)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实验一和杂交实验二是一组_________ 实验,小麦的多子房与单子房:是一对______ ,若要判断某二倍体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让其自交并观察子代________
(2)品系T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别来源于小麦和山羊草。研究发现,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胞质(异源细胞质)会抑制小麦细胞核中某些基因的表达,且这种效应可以遗传给子代。
①根据杂交实验________可以判断单子房是________性状,单子房和多子房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杂交实验一中F1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于________,F1表现为单子房的原因是________
③杂交实验一的F2中出现了多子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甲基化指的是在DNA序列的胞嘧啶上增加甲基(--CH3)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传物质DNA的甲基化也会影响到小麦花的发育。科研人员对上述杂交实验的F1的细胞核DNA甲基化水平进行了测定,统计出了相关甲基化类型的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量
实验
甲基化类型
1234
杂交一F1100982886154852
杂交二F1100482936154852
下列关于DNA甲基化、表格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①甲基化并没有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②甲基化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表现型
③小麦中的异源细胞质并没有改变F1中细胞核DNA的甲基化类型
④异源细胞质提高了F1细胞核DNA的甲基化程度,导致多子房基因不能表达
2021-12-29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学情调研生物试题
7 . 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下表是三组相关的试验结果。
组别亲本子代
非糯性糯性
试验一非糯性×非糯性605201
试验二糯性×糯性0798
试验三非糯性×糯性405402

请分析并回答
(1)根据试验一的结果,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试验三所得的子代籽粒中,能稳定遗传的籽粒占________________
(3)糯性玉米因糯软可口而广受消费者欢迎,为保持玉米的糯性性状,应栽种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玉米,建议采用表中试验_____________的子代籽粒留作种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

(1)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_____作用。
(2)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
(3)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调节。
(5)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其中因______(抗体1、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内是此种抗体与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9 . 体细胞核移植已经成功克隆了多种哺乳动物,但成功率很低。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TSA(曲古抑菌素A)能提高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及克隆后代的存活率。为了优化TSA的处理方案,科研人员研究了TSA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猪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其基本操作过程如下,过程①中添加TSA。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收集卵母细胞前对猪使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收集的卵母细胞应培养到 _______________ 期进行去核,去核的同时并将 _______________ 去掉。
(2)过程①除加入激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 _______________ 等天然成分,培养的气体中应控制5%左右的CO2,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过程②操作前应对代孕母猪进行 _______________ 处理,使生殖器官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
(4)下表1表示实验一(不同浓度TSA处理重组细胞12h)的实验结果,下表2表示在实验一基础之上做的实验二(某浓度TSA处理重组细胞12h和24h)的实验结果,实验二所用TSA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___ 表2数据表明 _______________ 有助于提高猪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
表1 TSA浓度对猪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浓度(nmol·L-1

重复次数

重组细胞数

卵裂胚胎数

囊胚数

0

4

115

96

15

20

4

124

100

29

40

4

121

103

43

60

4

123

105

26

80

4

120

106

20

100

4

120

104

34


表2 TSA处理时间对猪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时间(h)

重复次数

重组细胞数

卵裂胚胎数

囊胚数

0

3

140

104

19

12

3

141

101

23

24

3

137

106

20


2020-09-1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研究人员以“中苜2号”“草原3号”等6种豆科牧草的不同外植体为实验材料,探讨基因型、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其愈伤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表一、表二)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有关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

剂浓度/mg·L1

愈伤组织诱导率%

2,4-D

KT

中苜2号

草原3号

百脉根

红豆草

木樨

沙打旺

平均数

1.0

0.02

88.00

82.67

86.67

69.33

53.33

58.67

73.11

1.0

0.5

85.33

80.00

90.67

74.67

69.33

53.33

75.56

1.0

1.0

82.67

77.33

85.33

64.00

60.00

48.00

69.56

2.0

0.02

100.00

90.67

93.33

76.00

64.00

61.33

80.89

2.0

0.5

94.67

89.33

100.00

89.33

73.33

68.00

85.78

2.0

1.0

92.00

84.00

94.67

74.67

68.00

54.67

78.00

表二 不同种类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能力的比较

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率%

中苜2号

草原3号

百脉根

红豆草

木樨

沙打旺

平均数

幼根

80.00

76.00

89.33

57.33

70.67

53.33

71.11

下胚轴

96.00

92.00

97.33

84.00

72.00

65.33

84.44

子叶

78.67

81.33

86.67

85.33

64.00

60.00

76.00

94.67

93.33

96.00

80.00

69.33

62.67

82.67

叶片

84.00

74.67

81.33

64.00

56.00

54.67

69.11

——

(1) 将挑选好的饱满种子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无菌苗,将供试材料无菌苗的幼根、子叶、胚轴、茎和叶片切段(条)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上,研究不同物种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培养一定天数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诱导率=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结果的严谨科学,实验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2) 不同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 2,4D浓度为________是供试豆科牧草愈伤组织诱导的较适浓度。就“中苜2号”“草原3号”而言,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KT最适浓度的范围在0.02-0.5 mg·L1之间。
(3) 从表二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能力最强的应是________,从同一基因型来看,________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
(4) 从数据分析要求来看,表中“?”处应该添加____________
(5) 研究人员想继续研究不同外植体对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可以采取的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