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23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通过观察老年(65岁~79岁)14例、高龄(80岁~89岁)16例及长寿老人(≧90岁)12例,肝、脾组织基因组DNA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探讨衰老进程中DNA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为今后的衰老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一、称取组织100mg放入-80℃冰箱;
二、将组织放入1.5ml离心管中,同时加入样品裂解液,并用微量电动匀浆器充分匀浆;
三、加入蛋白酶,56℃消化48h,90℃高温蛋白质变性1h;
四、加入______酶和缓冲液,37℃水浴锅中放置1h,以去除样品中的RNA;
五、加入等体积的冷乙醇,离心取______;
六、缓冲液溶解DNA,进行DNA的含量和纯度检测。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 别

肝组织

脾组织

DNA 含量(mg/mL)

OD260/OD280

DNA 含量(mg/mL)

OD260/OD280

65~79岁

1.464

1.858

1.723

2.059

80~89岁

0.310

1.399

0.938

2.028

≧90岁

1.147

1.795

1.688

1.973

(注:表中OD260反映溶液中核酸的浓度,OD280反映溶液中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浓度。理论上,纯DNA溶液的OD260/OD280为1.8。若比值大于1.8表示存在RNA残留,若小于1.8表示存在蛋白质污染)
请据表回答:
(1)推测第二步中样品裂解液的作用是______
(2)补全实验步骤(              )(              )
(3)与肝组织相比,从脾组织中提取的DNA中含有的______杂质更多,因此在提取脾组织中DNA时,上述实验流程可以怎样改进:______
(4)无论肝组织还是脾组织中,高龄组DNA含量总比老年组少,说明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DN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说明DNA含量减少可能是______的分子基础。但长寿老人比高龄组的DNA含量显著增高,科学家推测可能长寿老人体内存在长寿基因,保持了对DNA______,减少了DNA的损伤,从而延缓了细胞的衰老。
(5)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一项是_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123456
① 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②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111111
④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⑤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⑥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3 . 水稻为二倍体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_____条件下进行_____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为研究突变株58S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表1突变体58S与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杂交实验结果
组别亲代F1F2
实验一58S(♂)×野生型58(♀)全部可育683可育227雄性不育
实验二58S(♀)×野生型58(♂)全部可育670可育223雄性不育
实验三58S(♂)×野生型105(♀)全部可育690可育45雄性不育
实验四58S(♀)×野生型105(♂)全部可育698可育46雄性不育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的_____ 突变。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_____基因决定的。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105S,为研究105S突变基因与58S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05S和58S进行杂交,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4)研究发现,水稻的可育性主要由(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不同其可育程度也不相同,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可育性程度
基因型MMRRMMrrMmRrMmrrmmRRmmrr
可育性%97%84%61%20%5%1%

从上表可以推测基因与可育性的关系是:_____
2020-10-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4 . 在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中,由受精极核(相当于含有一套精子染色体和两套卵细胞染色体)发育的胚乳到一定时期会被子叶完全吸收。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功能是为胚发育成幼苗提供营养。
(1)M基因具有抑制胚到发育的作用。研究者利用______法将T-DNA插入到拟南芥的M基因中,使M基因功能丧失(记为m),导致胚乳发育过度,而使种子败育。
(2)M基因具有MD、MR两种等位基因,为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不同基因型的拟南芥进行杂交实验(如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母本

MDMD

MRMR

MDMD

MDm

父本

MRMR

MDMD

MDm

MDMD

F1种子育性

可育

可育

可育

1/2可育

1/2败育


表中的实验三与实验四互为____实验。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MD和MR不影响_____。依据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推测,来自______(选填“母本”或“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
(3)为进一步用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将实验三的F1植株全部进行自交,若推测成立,F1植株所结种子中能发育成植株的占____
(4)为从分子水平再次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结种子的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鉴定,结果如图1。

鉴定杂交结果时,分别提取种子中胚和胚乳的总RNA,通过____获得c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表明M基因在____细胞中均可转录,来自____的M基因在__细胞中不转录。
5 . Bt毒素是由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蛋白,对多种昆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没有毒性。
(1)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种群____,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2)以家蚕为材料,研究昆虫抗药性遗传特性。测定生命力大致相同的多品种家蚕幼虫致死50%的Bt浓度(LC50),结果如下:

家蚕品种

A

B

C

D

E

F

G

H

LC50(mg/L)

59.4

37.5

94.2

118.6

118.6

118.7

129.0

>375


1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据上表结果,最好选择家蚕品种是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

亲本

实验一

♀抗药型

×♂敏感型

实验二

♀敏感型

×♂抗药型

实验三

实验一的

F1×抗药型

实验四

实验二的

F1×敏感型

实验五

实验一的

F1自交

实验六实验二的F1自交

子代

抗药型

0

0

67

0

37

34

敏感型

80

80

83

150

113

116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控制的;实验____的结果表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3)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家蚕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研究人员从实验一亲本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总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如图。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酪氨酸密码子

AUG/GUG

UAA/UAG

UAU/UAC


从分子水平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是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____(填写变异类型),进而在受体蛋白中插入一个氨基酸(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
(4)依据Bt受体基因设计的靶向sgRNA,可以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sgRNA和Cas9mRNA的混合物注射到____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________,则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5)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人为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请从利或弊某一方面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____
2020-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组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____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而可卡因会_____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___________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_____所致;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将吸毒者体内_____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____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_____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7 . 西葫芦果形有圆形和长条形,由两对基因R、r和T、t共同决定,r基因纯合果形表现为圆形,但t基因纯合会抑制r基因的表达。用3个纯合品系作亲本(1种圆形和2种长条形)进行杂交,让F1自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圆形×长条形①

长条形

13/16长条形   3/16圆形

圆形×长条形②

长条形

3/4圆形   1/4长条形

长条形①×长条形②

长条形

长条形


(1)西葫芦果形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圆形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的长条形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F2的圆形个体测交后代中,长条形占_______
(3)第二组实验中,亲本长条形②的基因型为______,若F2中圆形个体随机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4)第三组实验F2长条形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是______
2020-01-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和β-淀粉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溶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其数量表示蓝色深度:“—”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2019-09-16更新 | 3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生物试题
9 . 固定化酵母在生产香蕉菠萝果酒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某研究人员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香蕉、菠萝混合果肉900g平均分成9份,每份加入浓度为0.3%的果胶酶和100mL水,打成匀浆,调糖至20%,分别加入0.01%活化的酵母菌及不同浓度的固化剂制成的凝胶珠,在25℃下重复发酵4次(即四酵),每次发酵结束后观察凝胶珠的完好程度并测定果酒的酒精度,其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号海藻酸钠浓度/%CaCl2
浓度/%
一酵二酵三酵四酵
酒精度/%完好
程度
酒精度/%完好程度酒精度/%完好程度酒精度/%完好程度
11.04.010.6完好10.6完好10.6略溶10.2破碎
21.06.010.9完好10.4完好11.0略溶10.4破碎
31.08.010.7完好10.2完好11.2略溶10.7破碎
42.04.011.4完好12.2完好11.6完好11.6开裂
52.06.011.2完好11.4完好11.6完好11.4开裂
62.08.011.2完好11.4完好11.4完好11.2开裂
73.04.010.7完好11.0完好11.0开裂10.6开裂
83.06.010.7完好10.4完好11.2开裂10.6开裂
93.08.011.2完好11.2完好11.1开裂10.2开裂

(1)固定化酶常用________法和化学结合法。
(2)该实验中需将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其中海藻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
(3)加入浓度为0.3%的果胶酶可以降低果汁的黏度,有利于底物与________接触,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比较1~3组与4~6组,前者酒精度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固定酵母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
2019-06-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123456
①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②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111111
④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⑤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2019-05-27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