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588 道试题
1 . 某同学用豆浆和梨匀浆进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所有操作均正确无误,实验结果如下:

豆浆

梨匀浆

添加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蓝紫色

紫色

砖红色沉淀

淡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豆浆中还原糖含量过少,用斐林试剂难以检测到
B.梨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用双缩脲试剂难以检测到
C.梨匀浆中的化合物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淡蓝色物质
D.实验结果表明豆浆适宜用做蛋白质检测的生物材料
2 .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分析,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材成功的原因,与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有关
B.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C.孟德尔为验证其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021-06-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北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联考生物(理)试题
3 .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黑暗)条件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O2含量

温度
0.1%1.0%3.0%10.0%20.0%40.0%
3℃6.23.61.24.45.45.3
10℃31.253.75.921.533.332.9
20℃46.435.26.438.965.556.2
30℃59.841.48.856.6100.0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C、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C、O2含量为3.0%是该实验中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研究者对菠菜进行遮光处理,其目的是排除光照对设定温度的影响
2021-06-03更新 | 3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押题卷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A型血友病是由于FⅧ基因(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丙的凝血因子Ⅷ含量降低或功能异常,已发现FⅧ基因突变类型达3000多种。
相关腺病毒载体(AAV)是A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常用载依,为单链DNA。FⅧ基因的结构域包括A1—A2—B—A3—C1—C2,改变A1结构中基因序列,使309位的丙氨酸替换为丝氨酸,可增加凝血因子Ⅷ的分泌,利用AAV为载体将编辑后的FⅧ基因插入到A型血友病猴肝细胞基因组后,成功高表达出了凝血因子Ⅷ,从而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1.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改变FⅧ基因中的A1结构域属于基因突变
B.AAV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血友病女性患者的祖母与孙女也都是血友病患者
D.FⅧ基因突变类型达3000多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2.下列对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选择肝细胞特异性的启动子可使FⅧ基因表达严格限于肝细胞
B.上述得到高表达凝血因子Ⅷ的操作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
C.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一种载体,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也有分布
D.将FⅧ基因插入到猴肝细胞基因组并成功表达属于体外基因治疗
2021-06-02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摸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5 . 图为香椿幼苗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F 代表相关物质,Ⅰ、Ⅱ表示相关过程。Rubisco 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 SBP 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是香椿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

1.据图分析,字母 A 代表:_____;香椿幼苗夜间产生 ATP 的场所是:____
2.下列关于图   中的物质与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Rubisco 酶可以催化E 物质的还原过程
B.CO2 浓度可以影响Ⅱ过程中 Rubisco 酶和 SBP 酶的活性
C.香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参与糖类、氨基酸、脂质的合成
D.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消耗水分不产生水分子

褪黑素(MT)是一种具有吲哚结构的小分子激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科研人员以香椿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在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性 MT 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部分实验结果如表(其中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

组别

叶绿素 a+b

(mmol·g-1)

净光合速率µmol·g-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 CO2 浓度

(µmol·mol-1)

叶长(mm)

株高(mm)

CK

22.3

9.51

0.17

350

48.1

283

NaCl

12.1

1.8

0.07

205

36.7

245

NaCl+MT50

16.8

4.25

0.08

296

36.7

273

NaCl+MT100

19.6

7.03

0.16

323

43.6

274

NaCl+MT200

17.2

4.55

0.11

274

38.5

265

NaCl+MT400

13.5

0.93

0.04

220

28.6

213


注:本实验设置 6 组,CK 为对照组,其中只加入了 1/4 Hoagland 营养,实验组在 1/4 Hoagland 营养液依次分别加入 NaCl 和不同浓度的 MT。NaCl 浓度为 150 mmol/L NaCl,MT50、MT100、MT200 和 MT400 分别代表 50、100、200 和 400 µmol/L MT。
3.据表 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香椿幼苗的叶长和株高
B.与单一盐胁迫相比较,分别施加 50~200 µmol/L 外源 MT 后,均可促进香椿幼苗的生长
C.400 µmol/L 的外源 MT 不能缓解盐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水平
D.使用外源 MT 可以改善气孔的功能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若在下列浓度中进行选择,最为合理 的 是                                
A.MT400B.MT200C.MT100D.MT50
5.据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写出能缓解盐胁迫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最适外源性 MT 浓度。并分析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依赖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保护黏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下图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有关染色体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所示的变化不会发生在无丝分裂中
B.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会发生异常
C.图2中的黏连蛋白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有关
D.若在联会之前破坏初级精母细胞中的黏连蛋白,产生配子的种类数可能会增多
2021-06-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7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经济发展的差异可能是居民结肠癌发病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结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8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略有降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疾病,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所有正常细胞长并能无限增殖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
2.结肠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曲霉毒素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B.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
C.癌症是由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概率与年龄无关
D.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结肠癌发病率相差不大
3.根据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相关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结肠癌突变基因一定会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子代个体
2021-05-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8 .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子细胞形成过程。请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细胞膜B.②表示核膜解体后的小泡
C.③表示新细胞壁D.④表示子细胞
2.下列关于图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乙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图乙每一个细胞中均含有一对中心体
C.⑥表示细胞膜内陷形成的环沟
D.⑦所示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图中消失的纺锤体均由中心体发出
B.③、⑥均出现于细胞的“赤道面”位置
C.两图均有核膜的重建及染色体的出现过程
D.两图均实现了细胞质中各种物质和结构的均等分配
2021-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萤火虫保护联盟于2018年6月8日成立,该红织倡议“拒绝萤火虫野生贸易”,并致力于对萤火虫的保护,希望能将萤火虫这个发光的“印章”盖满神州大地.
资料一: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资料二: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萤火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资料三: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随光载体的修饰程度而变化,闪光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闪光信号的传递、接收都是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因素。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这些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可看成信号的编码。
1.萤火虫发光是因为其尾部细胞中的荧光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TP能够激活荧光素,是因为其具有催化功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荧光素的激活需要消耗ATP,属于吸能反应
C.激活的荧光素只能在荧光素酶催化下与氧发生反应,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D.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储存有大量的ATP
2.下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一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
B.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C.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
D.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
3.有一种萤火虫雄萤到处飞来飞去,但严格地每隔8发光一次,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以发光相应答,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但总是在雄萤发光后才发光。据研究,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同,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05-21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10 . 下列是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蛋白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Ⅰ :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1 , 5 , 9 d 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 :取3支试管,编号1,2,3 ,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d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 :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B液 ( 按比例配制 ) 的混合液 ( a ) ,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 b ) ; 实验步骤 Ⅲ 中的过程a和b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改正: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9-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