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酶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生物膜包围的囊泡状结构,内含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等多种酶,其中过氧化氢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毒性物质过氧化氢分解,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物酶体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
B.过氧化物酶体中丰富的酶类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植物细胞内能产生氧气的结构或场所不只在叶绿体
D.动物细胞产生氧气的过程会增加细胞内毒性物质的含量
2 . 如图为生物体内代谢过程,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检测物质B时能发生连续颜色变化的试剂名称为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产生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
(3)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而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时却不产生酒精。不同种类细胞无氧呼吸产物的差异是由______于直接引起的。
3 . 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效唑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清水稀释液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会使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下降
D.把实验材料换成洋葱,作用效果可能会有差别
4 .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上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而由其转化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质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在Mg2或Mn2的存在下,可催化ATP脱掉两个磷酸后环化生成cAMP(环腺苷一磷酸),cAMP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号传递。激素激活AC后,胞内cAMP浓度急剧增加,细胞产生快速应答;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PDE)可将cAMP降解成5/-AMP,导致cAMP浓度下降,使信号终止(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MP中无特殊的化学键"~",其元素组成与质粒相同
B.PDE:第一信使:第二信使在发挥作用后活性均不变
C.机体大量元素Mn或Mg摄入不足会影响信息传递过程
D.性激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AC,使胞内cAMP浓度急剧增加
5 . "DNA酶"(DNAzymes)是一种精准的催化剂,它仅由几十个脱氧核苷酸组成,两端的序列经过设计作为"结合臂"可与RNA链上的特定位置相匹配,中间的固定序列则作为"催化核心"来靶向切割RNA分子(如图所示),切割下来的RNA片段可在细胞中被迅速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NA酶"的化学本质与RNA聚合酶不同,但作用机理相同
B."DNA酶"与目标RNA分子的识别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DNA酶"切割下来的RNA片段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产物
D.若将"DNA酶"用于破坏新冠病毒的核酸,则A、B区域的序列应与人体的RNA序列相同
6 .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切开的苹果、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切面会变色,原因是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类物质生成褐色物质,此过程称为褐变。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营养损失。人们也可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茶类等商品。将酚氧化酶提取后作如下表的处理,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做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min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min

2mL

2mL

(1)酚氧化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缓冲液为该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变量。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若将B组改为加入淀粉酶,推测实验后试管中的颜色是________
(2)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两种物质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系统。其中,酚类物质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位于细胞质溶胶中。
(3)新鲜茶树叶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保存”),以防变色。泡茶时茶叶体积增大___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结果。
7 . 纺织厂常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除去织物中的淀粉,为探究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科研小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棉花初始质量为5g,每组在各自温度下保温20min后测量棉花减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1

2

3

4

5

6

棉花减重/g

0

0.12

0.16

0.22

0.23

0.15

温度/℃

25

35

45

55

65

75

A.α-淀粉酶加快淀粉水解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保温时间和棉花初始质量等
C.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α-淀粉酶的活性也随之上升
D.实验结果说明α-淀粉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65℃左右
2023-02-03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和45℃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设置pH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该反应进行3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高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实验过程中,反应3min后该同学迅速加入足量的高浓度的NaOH溶液,其目的是高浓度的NaOH使酶___,以控制反应时间。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45℃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对应上图中的______(填“实线”或“虚线”):a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
(3)淀粉酶活性是指淀粉酶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在淀粉酶过量的条件下,增加淀粉溶液浓度,则改变的是______(填“酶促反应速率”“酶活性”或“酶促反应速率和酶活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且无催化作用,但当某些氨基酸与磷酸作用合成磷酰氨基酸时就具有了催化剂的功能,称为“微型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型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微型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微型酶”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D.“微型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0 .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兴趣小组欲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将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含过氧化氢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每支试管置于60°C恒温条件下

加入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5滴

5滴

5滴

5滴

调节pH至设定值

3.0

5.0

7.0

9.0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mL

2mL

注: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6.0;过氧化氢在30℃以下时比较稳定。
(1)酶具有高效性,其作用机理是_____。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不能长时间大量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有1处明显错误,请找出、改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有人认为,可以增设一组戊,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5滴蒸馏水,调节pH至设定值6.0,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反应并观察现象。你认为增设该组实验______(填“有”或“无”)必要,请阐述你的理由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