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1946年到1953年之间。得益于纸层析法的发明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卡尔文及其同事用CO2饲养单细胞小球藻,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化和去向。从而揭示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下图为其研究的主要流程,请回答:

(1)灯与小球藻培养液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小球藻吸收光能的场所是__________
(2)每隔几秒用沸腾的乙醇杀死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对代谢物纸层析的原理是:不同代谢物在__________不同;与单向纸层析相比。双向纸层析的优点是__________
(4)下图为让小球藻同化14CO2不同时间的放射自显影图。黑斑的大小反映的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请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磷酸丙糖”、PGA(C3)”三种物质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_

(5)卡尔文改变光-暗变化。测定C3和C5的变化,结果由光照环境进入黑暗环境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突然进入黑暗环境光反应中的__________不能合成,致使C3不能还原。
卡尔文接着又___________14CO2的浓度,结果发现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由此得到C3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再生成C5
2 . 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离体叶绿体研究时,可用蔗糖溶液制叶绿体悬浮液而不选用蒸馏水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常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而不可使用脱脂棉
C.当植物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时,会引起光能利用率降低
D.光合作用产物常以蔗糖形式运输,可能与蔗糖溶液渗透压较低等因素有关
2022-02-0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生物试题
3 . 为给我国西北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借鉴,科研人员对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霸王、沙冬青和白刺进行了相关测定。西北地区光照强,存在光抑制现象,原因是强光下,O2易结合多余电子形成,同时三线态叶绿素(3ch1)与O2发生反应,生成单线氧(1O2)。1O2会攻击叶绿素,破坏光合结构等。叶黄素可以快速淬灭3ch1,也可以直接清除1O2保护叶绿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侧部位表示的是_____(填细胞结构),光照下A侧的pH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B侧。强光下,由于光反应产生的NADPH______(填“多于”或“少于”)暗反应消耗的量,导致光反应的_____供应不足,电子积累较多,O2易结合多余电子形成,发生光抑制。
(2)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从上往下第_____条色带是叶黄素;强光条件下,与正常植株相比,叶黄素缺乏突变体的光合速率______(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

(3)上图2是四合木、沙冬青、霸王和白刺四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均呈不对称_____型曲线特征,其原因是_______
(4)对4种荒漠植物光合速率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等密切相关,而与大气、温度等因素相关性不明显。这表明在干旱环境下,______仍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鉴于上述分析与讨论,请你为我国西北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荒漠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______
2022-02-02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为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数西瓜的光合作用差异。研究人员在夏季西瓜结果后,测定第15片叶(从藤蔓基部开始数、一般在果实附近)的光合数据,结果如下:
品种单个叶片面积
(cm2
单位面积叶重
(g/m2
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mg/m2气孔密度
(个/cm2
气孔阻力
(S/cm2
四倍体200.70285.9533.21330.25
三倍体160.25252.7507.21900.11
二倍体134.5230.2462.32550.03


(1)表中可反映多倍体植物的特点的指标是___________(至少填2个)。为了便捷提取叶绿素进行测定,可将叶片浸泡在丙酮或乙醇溶液中直至叶片变白以获得提取液。其提取原理是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西瓜光合速率与染色体倍数是否正相关?___________,其中四倍体光合速率_________二倍体,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为研究果实对邻近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选择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西瓜植株,平均分为2组,分别测定第15片叶片合速率;实验组摘除果实,对照组不摘除,再次测定2组第15片叶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写出上述实验设计基于的最合理假设是___________
5 . 农业生产上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主要施加氮肥,同时也要适时补充少量的镁肥,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若土壤缺氮或缺镁都会引发农作物叶片变黄,导致减产。回答问题
(1)农作物叶片变黄的原因可能是叶肉细胞内的某类色素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该类色素是__________,缺氮或缺镁都会影响该类色素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验证缺镁能影响该类激素的合成,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同种植株﹑含植物必需的各种无机离子的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缺素培养液等材料用具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并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来检测该类色素的含量变化。
①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
②结果检测: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适量的CaCO3,其作用是___________;用纸层析法能将色素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
③预期结果:与对照组的色素带比较,实验组的色素带变窄的是第____________条和第___________条(填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色素带顺序)。
6 . 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正常含量的在植物面临环境胁迫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过量积累时能引起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植物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植物体内的产生和清除保持精细的平衡状态,既保证了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也将其伤害降至最低。
(1)植物细胞内产生的NADH在一定条件下参与生成,NADH可来自细胞呼吸,其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能引起蛋白质分子之间或分子内不同亚基之间的二硫键发生交链,此时的蛋白质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
(2)植物细胞中的清除依赖于酶。菠菜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酶。某生物小组取菠菜叶片剪碎后加入二氧化硅、蒸馏水,研磨得到研磨液,过滤后得到滤液,用滤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Ⅰ:蘸取滤液在滤纸条上重复画线后用层析液做色素的分离实验,发现滤纸条上几乎没有色素带。从实验操作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
实验Ⅱ:①将滤液分别用pH为4、5、6、7、8、9、10的7种缓冲液处理后,低温保存。②取7支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5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溶液,依次加入不同pH缓冲液处理的滤液。③室温下记录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看,若用滤液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用pH为__________的缓冲液处理后的滤液。某同学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中,将实验步骤调整为:取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溶液,再加入等量滤液,最后加入等量的7种缓冲液,则将得到与坐标图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Ⅲ: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4支盛有等量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在0℃、30℃、60℃、90℃的恒温水浴锅中,再滴加2滴对应温度的滤液,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
7 . 生物实验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运用一定的仪器、材料和药品,通过科学方法,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帮助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高一生物实验主要为观察、鉴定类和探究类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时可选用___________试剂。
(2)进行绿叶色素分离时,滤纸条上看不到色素带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任写1个)。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前后观察了3次,3次观察结果先后形成___________;某次观察时观察到如下图结果,此时细胞液浓度较外界溶液___________(填“高”“低”“等于”或“不能确定”)。

(4)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请指出该实验的错误之处:_______

(5)以下有关探究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酸性重铬酸钾与CO2反应由橙黄色变为灰绿色
B.酵母菌培养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保证了酵母菌的无氧环境
C.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为实验的自变量
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温度、叶片的生理状态应相同处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22-01-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番茄不仅口感酸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大众喜爱的果蔬,北方菜农多利用温室大棚种植。某蔬菜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利用同一温室隔出A、B、C、D四个独立的区域做了一系列研究,这四个区域的CO2,浓度(单位:u mol/mol)分别是400(相当于大气CO2浓度),600、800、1000。测得番茄幼果期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a/b、植株净光合作用速率(u mol/m2·s)分别如图1,2所示。

(1)要得到图1的结果,应取新鲜叶片,用_______________作溶剂提取色素。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__________,过滤后测定滤液的吸光度,再进行数据处理。
(2)据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除了适当提高大棚中CO2浓度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的温控措施(举1例),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
实验2:将上述D组果实采摘后,为寻找最适宜的保鲜包装方法,研究者测量不同包装下番茄呼吸强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3)实验中所用番茄的成熟度、质量及实验条件都应该尽量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3可知,番茄在储存过程中有一个呼吸高峰,从推迟呼吸高峰和降低呼吸强度综合考虑,__________包装最有利于保鲜。生产实践中,为保证更好的储藏效果,需将番茄储藏在零上低温环境,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同学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以黑藻、NaHCO3溶液、光源、大烧杯、精密pH试纸和氧传感器等为材料用具,图1为该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黑藻的类囊体部分膜结构及其相关反应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电子传递途径。

材料二:今年,中国科学家通过多年攻关,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从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自然界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涉及60多步生化反应。科学家优化构建出从CO2到淀粉合成只有11步反应的人工途径。其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图3),除了第①阶段利用无机催化剂,其余②~④阶段都是利用自然界植物的酶系统优化组装而成。

(1)在材料一中,改变图1装置中 NaHCO3溶液的浓度进行实验,可用于探究____。在相同时间内,除了用装置中氧气浓度的变化反映光合速率的变化,还可用_____来反映光合速率的变化。本实验还可以改变_____(多选A.光源功率 B.光源波长C.光照时间 D.水温 E.黑藻用量)来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图2所示的膜结构含有光合色素,可用______法分离光合色素。水光解获得的电子最终传递到光反应产物____中。已知ATP的合成过程中同时伴随着H的扩散,________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一部分H+通过_____方式从外侧转运到类囊体腔中。
(3)在材料二中,过程①和②相当于卡尔文循环的_____和三碳酸的还原过程。在自然界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过程③和④可发生在_______内;过程③也可发生在细胞溶胶,合成的葡萄糖一部分转变为______后用于蔗糖的合成。
(4)实验室人工合成淀粉,实现了“0到1”的突破。但能耗巨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可利用_____作为能源,既能合成“人工淀粉”,解决粮食危机,又有利于“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实现。
2022-01-20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10 . 野生型(WT)拟南芥叶片呈深绿色。对叶片的一部分(整体遮光,中部留出一条缝隙)强光照射1小时后,被照射的窄缝处变成浅绿色(如图一所示)。

(1)实验分析:对强光照射后的窄缝处变成浅绿色可以有以下两种假设
①第一种假设:由于叶绿素结构不稳定,强光下可能部分分解导致该部位呈浅绿色。该假设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验证。最少要做_____________组实验才能验证假设①正确与否。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颜色的色素带变窄,则说明该假设正确。
②第二种假设:叶绿体在细胞内的位置分布受到动态调控。该假设可以通过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组(选填“WT”或“chup1”)得以证实。

(2)使用______________工具才能观察到图三所示结构。经研究发现光合色素在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上均有分布。据此推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选填“基粒类囊体”或“基质类囊体”或“两种类囊体”)膜上。
2022-01-1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