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野生型p53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抑制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冠以“基因组卫士”称号。在临床上口服药物二甲双胍能促进患者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不能促进脂肪合成,从而起到降血糖的效果,此外,它还可影响p53基因的表达以抑制某些癌症的发生。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
B.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治疗恶性肿瘤
C.p53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凋亡基因表达,启动细胞凋亡,阻止癌变
D.当细胞受电离辐射等作用导致DNA损伤(若p53基因正常)时,p53基因表达水平可能迅速下降
2.口服二甲双胍引起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腺将消化酶和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
B.胰岛素分子在体内代谢不能作为反应物
C.血糖浓度高时,副交感神经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相同,两者的化学本质也相似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周期受多种蛋白因子调控以保证相邻时期之间的转换。Mad2蛋白可提供一个“等待”信号调控后期的开始,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面后,Mad2蛋白将被降解并启动后期的进行。
1.某药物可使Mad2蛋白提前降解,导致染色体异常分离,该过程可导致细胞发生(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下列关于Mad2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Mad2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Mad2蛋白会影响染色质螺旋化
C.Mad2蛋白含量在有丝分裂时呈周期性变化
D.Mad2蛋白是保证细胞正常分裂的重要物质
2023-05-2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大规模培养是目前生产紫杉醇途径之一,获得更高产的细胞系,可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科研人员通过同步化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建立红豆杉四倍体细胞系。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不同时间后获得的红豆杉四倍体细胞,并进行继代培养,检测各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秋水仙素诱导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高倍镜下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红豆杉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数,鉴定倍增情况
B.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
C.秋水仙素处理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都会影响染色体加倍效果
D.未经同步化处理的细胞直接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会导致细胞的染色体增加倍性不一致
2.下列关于四倍体红豆杉细胞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紫杉醇产量的因素,包括紫杉醇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培养方式和条件的优化等
B.从培养体系中分离紫杉醇可选用过滤、离心等方法
C.继代培养过程紫杉醇含量均逐渐减少,由此推测培养细胞已转化为二倍体
D.四倍体细胞的获得,也可通过仙台病毒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获得
4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其产酸力是乳酸菌的重要特性。研究表明产酸力与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相关,该酶基因位于质粒上,乳糖代谢由质粒控制。通过诱变可以获得乳糖代谢障碍突变体。突变的部位和数量影响对乳糖的利用能力。研究人员以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或亚硝基胍进行诱变选育获得高产酸的乳酸菌。
乳酸菌乳糖发酵能力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脱脂乳液体培养基),通过凝乳速度快慢来判断,凝乳速度越快,发酵乳糖能力越强;二、接种于含ONPG(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的平面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出现β-半乳糖苷酶,会显黄色。
1.下列关于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原核生物B.属于厌氧微生物
C.控制性状的基因均位于DNA上D.β-半乳糖苷酶是其胞内酶
2.下列关于利用紫外线进行人工诱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变异频率,诱变前需要对出发菌株进行涂布分离
B.在紫外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验菌种与紫外灯距离越大,诱变所需时间越短
C.人工诱变引起菌种发生定向变异,故可快速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
D.诱变引发突变的基因数量可通过提取菌种的DNA借助PCR技术进行分析
3.下列关于诱变育种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后调整培养基pH至中性偏碱
B.对菌种产酸能力的测定还可利用添加了CaCO3的固体平面培养基
C.含ONPG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D.对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有条件的可采用干热灭菌法效果更佳
4.为确定实验所用紫外线强度与处理时间,需先进行紫外线处理与菌种死亡率的关系的预实验。下列关于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用的培养基需要添加亚硝基胍B.需设置不同紫外线强度的处理组
C.各组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均应相同D.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算菌种的致死率
5.对所获得的高产酸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是菌株应用于发酵工程前的必须过程。下列关于菌株遗传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突变基因的质粒拷贝数改变是引起产酸能力改变的原因之一
B.实验过程需要对菌种进行多次传代培养
C.含ONPG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与黄色圈直径比值小说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强或数量多
D.培养时需在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以确保培养液中有较高的溶解氧
5 .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与细胞黏附机制相互联系,前者完成细胞数量的增加,后者将增加的细胞固定在生物体结构中的正确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核膜、核仁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B.浆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对其他细胞黏附减弱
C.细胞必须在开始分裂前完成对周围环境的黏附可能与糖蛋白有关
D.该项研究对科学家了解癌细胞在人体内的扩散机制及治疗至关重要
2023-02-05更新 | 3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3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产生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为研究镍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毒害作用,科学家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镍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和微核率(出现微核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流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氯化镍溶液浓度为0时大部分大蒜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C.随着氯化镍溶液浓度的增加,有丝分裂指数和微核率均下降
D.氯化镍溶液对细胞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毒害作用越强
2.下列有关微核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微核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观察统计微核数最好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
C.大蒜根尖细胞中出现微核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
D.将洋葱内表皮细胞置于5mmol/L氯化镍溶液可以观察到微核
2022-05-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7 . GRoEL是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识别并结合没有折叠好的蛋白质,使其发生正确的折叠。下图为大肠杆菌中GRoEL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序列
B.乙过程形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丙过程
C.GRoEL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D.GRoEL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大肠杆菌代谢活动
8 . GRoEL是细胞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没有折叠好的蛋白质,使其发生正确的折叠。下图为大肠杆菌中GRoEL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RoEL 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B.GRoEL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大肠杆菌代谢活动
C.甲过程的完成需要D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D.乙过程形成的多肽链随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丙过程
2022-04-30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培育高产量高品质的水稻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了保障人类粮食的供应,科学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资料1: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体现了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2020年,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资料2: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位于水稻33号染色体上的Ef-d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20天,该基因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含Ef-d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
资料3:植物激素是一类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的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55大类物质。水稻植株体内的激素大部分存在于子粒中,它们是引起子粒内部许多生理变化的信号物质,特别是在水稻灌浆结实期,子粒中激素含量甚至决定着粒重的高低。
(1)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团队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育杂交水稻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杂交育种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且一定需要连续的自交过程
C.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可以产生新的水稻基因型,这依据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D.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用Ef-cd基因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B.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
C.人工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过程中Ef-cd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3)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浓度每穗粒数(个)千粒重(g)产量(kg)成熟粒率(%)
对照11525766180
生长素5ppm14627841589
赤霉素30ppm13228821585
乙烯利20ppm11026749987
A.三种处理中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
B.2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
C.30ppm赤霉素可使水稻籽粒增重,从而提高产量
D.此例中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10 . 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2020-11-12更新 | 66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