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6 道试题
1 .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能够自主复制和移位的DNA序列,这段DNA序列能利用自身编码的转座酶将自身序列从原有位置上切除并插入到新的基因组位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座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和断裂
B.转座子的存在增加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C.转座子可以独立复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组成转座子、拟核、质粒的单体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2 . 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Dd,已知D、d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2号染色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即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形成染色体桥,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的不同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
C.若该细胞为体细胞,产生的其中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可能性
D.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的卵细胞有4种可能
2024-06-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昌邑市潍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拉练试题
3 .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抗性,原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导致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78202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354025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76204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503218
A.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未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甲地区的果蝇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
C.若甲乙两地该杀虫剂的使用量相同,则两地抗性基因频率也会相同
D.两地的家蝇种群都发生了生物进化,进化速度不同可能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强度有关
2024-06-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高考三模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酶在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
B.自由基可能会攻击DNA或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C.在植物和酵母菌里,细胞自噬通过液泡降解自身物质
D.若细胞发生癌变,细胞膜上每种蛋白质的含量均减少
2024-06-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打靶卷生物试题
5 . 端粒酶是一种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可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结构的完整,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可被重新激活。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两种成分组成,蛋白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RNA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重复序列,这一部分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存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
B.若分裂中期的肿瘤细胞含有的DNA数为92个,含有的端粒个数是184个
C.端粒酶可催化DNA子链沿3'→5'方向合成,从而延长端粒
D.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有A=T、T=A、U=A、G=C、C=G碱基配对
6 .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葡萄“喜乐”与四倍体葡萄“巨峰”杂交,选育出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下列关于该新品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该品种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B.开花时形成的配子多数可育
C.减数分裂会出现联会紊乱
D.其果实具有无籽等优点
7 . 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出现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甲基化是引起碱基序列改变的常见方式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2024-06-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8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B.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但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C.低温诱导植物根尖细胞实验中用卡诺氏液浸泡后,用清水漂洗后再解离
D.用样方法可调查某森林中乔木的丰富度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DNA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引发宫颈癌。感染HPV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I~IV表示免疫细胞;L1蛋白为HPV表面抗原,E6蛋白和E7蛋白皆为HPV内部蛋白;p53蛋白和pRb蛋白分别由p53基因和pRb基因控制合成。据图分析人体感染HPV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Ⅱ能够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MHC分子复合体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I和宫颈上皮细胞
B.细胞Ⅲ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一种细胞Ⅲ增殖分化后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C.p53基因和pRb基因都是原癌基因,p53蛋白和pRb蛋白都是宫颈上皮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D.长期感染高危型HPV诱发宫颈癌的原因可能是HPV的E7蛋白与pRb蛋白结合,有利于上皮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同时E6蛋白激活p53蛋白降解后,可能有利于上皮细胞纺锤体相关蛋白的合成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10 .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B.6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
C.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所致
D.若9号为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4
2024-06-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