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正常的染色体容易断裂,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两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片段彼此可以黏合成无着丝粒片段,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黏合形成环状染色体(如图)。不带着丝粒的片段往往消失,而带着丝粒的部分能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已知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一个细胞中含有一条环状染色体,关于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其子细胞中一定含有环状染色体
C.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D.由于分裂为有丝分裂,其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为 Aa
2 . 某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控制该植物宽叶(B)和窄叶(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含窄叶基因(b)的花粉不育。基因D和d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Dd和dd的植株分别表现为大花瓣、小花瓣和无花瓣,无花瓣植物不能吸引昆虫传粉,无法产生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实际种植中不存在______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宽叶小花瓣雌株与宽叶小花瓣雄株杂交,F1中窄叶无花瓣植株占1/16,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F1随机交配,则F2中小花瓣植株占比为____________,无花瓣宽叶植株占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株的红花(R)和白花(r)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纯合红花种子经辐射处理后从中筛选出甲植株,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且无致死,且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将甲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并筛选(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①辐射处理获得植株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甲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筛选2不用光学显微镜就能选出“含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因为只有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染色体形态正常,其余表现型均含异常染色体。
3 . Lepore和反Lepore均为血红蛋白异常病,其病因是: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发生了错误联会和不对等交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对等交换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患者体内可能只含有Lepore蛋白或Lepore血红蛋白
C.患者体内可能同时含有 Lepore蛋白和反 Lepore血红蛋白
D.若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整体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4 . 中国是用桑蚕丝织绸最早的国家,自古即以“丝国”闻名于世。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雌蚕相比,雄蚕产丝多且质量高。科学家利用诱变技术,使其孵出来的都是雄蚕。部分育种过程如下:①应用电离辐射,得到两种Z染色体上具有显性基因(A、B)的雄蚕品系P1和P2,如图1所示。②利用γ射线诱变得到雌蚕品系P3,使Z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该片段上带有a和b基因,如图2所示。③选择合适的亲本杂交。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育种过程涉及到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________关系,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为红体色基因,a为体色正常基因,B为痕迹翅基因,b为正常翅基因。A或B在雄蚕受精卵中有2个会使胚胎致死,而在雌蚕受精卵有1个显性基因且没有其等位基因就会使胚胎致死,其他情况均正常。
① P1和P3杂交后代中红体色的概率为______,P2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后代的雌雄比______
② 为了选育出雄蚕,选择P2和P3杂交得F1,从F1中筛选出体色正常、痕迹翅的雌蚕与P1杂交得F2,从F2中筛选出________的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得F3,F3全为雄蚕,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在大量的实验中,F3中有少数雌蚕存活下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 .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片段相互交换产生变异,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具有同源片段的染色体正常配对现象,如图丙所示,具有非同源片段的染色体随机分离进入配子中,且大部分异常配子活力低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丙细胞产生染色体完全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6
C.含有染色体1和2的配子,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D.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后基因型保持不变,但生育能力降低
6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已知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的控制。现有一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果蝇品系甲,用其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型及比例
F1品系甲暗红眼:白眼=1:1
品系甲F1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1)上述杂交结果表明A/a、B/b基因很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且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杂交组合I、Ⅱ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其中发生这种变化的性母细胞比例为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I时,发现极少数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据此推测极少数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4)已知野生型果蝇及品系甲均为S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上述极少数F1雄蝇(雄蝇T)的一个SD+基因突变为SD基因,S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如下图所示的变异雄蝇X,其中序列R/r是染色体上一段与精子不育现象有关的DNA序列,SD基因编码的G蛋白可与序列r相互作用,使含有序列r的精细胞发育异常并死亡。
   
①研究人员将雄蝇T与品系甲杂交,取子代中雄果蝇与品系甲雌果蝇杂交,后代全为暗红色,由此推测SD基因与A/a、B/b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最可能为____________
②将雄蝇X与品系甲雌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7 . 巴氏小体指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在间期时,在核膜内面的一块染色很深的染色质。巴氏小体实际上是浓缩了的X染色体,其上的基因不转录。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X染色体可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虎不是老虎患白化病,而是色素基因SLC45A2发生了突变抑制了背景毛色黑色素的合成
B.若发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XAXaY
C.地中海贫血的病因是HBB基因突变,影响RNA加工,引起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而引发的
D.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XXYY可出现两个巴氏小体
8 . 天使综合征(A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精神系统疾病,是由患儿脑细胞中的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UBE3A蛋白由15号染色体上的UBD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正常婴儿脑细胞中的表达方式如图1所示,图2为某AS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只有来自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15号染色体上的SNRPN基因才表达,并抑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的______,进而影响其表达。
(2)研究发现,AS可能存在如下多种患病机制:
a.配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受精卵中含3条正常的15号染色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其中一条丢失;
b.UBE3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c.受精卵一条15号染色体UBE3A基因所在片段发生缺失。
①图2所示家族中II-5的患病机制为a,则异常配子的亲本来源及产生过程是__________
②若该家族的患病机制为b,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不考虑图中世代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交换,则I-3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________
A.I-1       B.I-2       C.I-3       D.I-4        E.II-3       F.II-4
③若该家族的患病机制为c,且II-1与II-5能成年并婚配怀孕,则他们所生孩子患AS的概率为______(两条15号染色体均存在缺失片段会导致胚胎致死)。该夫妇想尽早了解孩子患AS的风险,可在孕期进行______检测。
2023-06-02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雌雄同株异花授粉,顶生的花是雄花,侧生的穗是雄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R/r和T/t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使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利用杂种优势可提高玉米产量,雄性不育系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玉米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一般为RRTT。当纯合时,rrT_表现为雄株无雌花,rrtt使玉米植株雄花转变为雌花表现为雌株,可产生卵细胞受精结出种子,如上图所示。据此分析可知,基因______(填“R/r”或“T/t”)所在的染色体可视为“性染色体”,让基因型为______的两种亲本杂交,后代中雄株和雌株比例是1:1.
(2)玉米的部分染色体易发生断裂和丢失。玉米9号染色体短臂上三对与籽粒糊粉层颜色产生有关的等位基因位置关系如图。其中G抑制颜色发生,g促进颜色发生;B促进发育成紫色,b促进发育成褐色;D为染色体断裂位点基因。9号染色体短臂的断裂丢失可以用玉米籽粒胚乳[3n=30,两个极核(n+n)和一个精子(n)结合发育形成]的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进行判断。将ggbbdd的母本与GGBBDD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玉米籽粒糊粉层颜色为______。若杂交得到F1糊粉层颜色为______,则F1部分胚乳细胞在D处发生了断裂和丢失,表现为该性状的原因是______
   
(3)现有玉米雄性不育系甲与普通玉米杂交,获得F1表现为可育,F1自交后代中可育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约为3:1,据此判断,该雄性不育性状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F1自交后代中很难通过种子的性状筛选出雄性不育系,需要在种植后根据雄蕊发育情况进行判断筛选,但在田间拔除可育植株工作量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育性恢复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e)和荧光蛋白基因(F)连锁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甲中,经筛选获得仅在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杂合子乙,下图中能表示乙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位置的是______
   
2023-05-3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七校高三三诊(模)生物试题
10 . 果蝇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等位基因。为实现基于体色持续分离雌雄,培育果蝇的性别自动鉴别体系,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的诱变育种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性别鉴定最有效的方法是SRY-PCR,该方法需从被测囊胚中取出______(填部位)细胞并提取DNA,根据______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2)果蝇的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研究人员用射线照射果蝇M(图),已知射线照射后Y染色体携带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Y染色体不含SRY基因的剩余染色体片段丢失。该过程涉及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3)研究人员将射线照射后的果蝇M与多只正常的黑色雌果蝇杂交,分别统计后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Ⅰ组

Ⅱ组

Ⅲ组

子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灰色:黑色=1:1

灰色:黑色=1:0

灰色:黑色=0:1

①I组结果说明果蝇携带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______染色体(填“X”、“B所在的”、“b所在的”,一不考虑除这三条染色体以外的情况),其子代黑色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第______组的杂交模式的后代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