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如图1所示)。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其中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并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使其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根据资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TCR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相应______(填“抗原”或“抗体”)的肿瘤细胞。
(2)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可利用细胞工程中______制备技术,制备抗______(填“PD-1”或“PD-L1”)的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可通过体液传送与肿瘤细胞相结合,从而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抑制。
(3)该种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和步骤⑤应分别向小鼠注射________。过程③中存活的细胞为____
(4)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上述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该种嵌合抗体的研制过程属于______工程的研究范畴。
2024-05-12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 . 病毒L含有多种表面抗原,为研究人体对病毒L的免疫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让病毒L感染小鼠(甲),一段时间后,小鼠(甲)患病恢复。小鼠(甲)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L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该过程中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有___
(2)用病毒L感染小鼠(乙),然后从已经恢复健康的小鼠(甲)体内提取血清并注射到小鼠(乙)体内,小鼠(乙)未患病,原因是___
(3)病毒L会引起机体患肿瘤,物质X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研究人员研发了灭活病毒L疫苗,为研究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病毒L引起的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
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体积
1++++++
2注射物质X+++++
3注射灭活病毒L疫苗++++++
4++++++
注:“+”越多,表示数值越大。
①表中第1、4组的处理方式分别是___(对注射用量不作要求)。
②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3 . 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特定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导致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血液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水平会显著上升。CEACAM6蛋白参与免疫调节,是多种癌症疾病的临床标志物。由此看来,吸烟可能会诱发癌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烟会诱发癌症可能与吸烟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减弱有关
B.细胞因子能加强体液免疫,但对细胞免疫无影响
C.吸烟者CEACAM6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可能与控制该蛋白的基因序列改变无关
D.吸烟者可能通过降低特定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促进了CEACAM6蛋白的表达
4 . ThTC指的是经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失去成瘤能力,但能自主分泌干扰素β(IFNβ)的一种新型治疗性肿瘤活疫苗,它能发挥阻断肿瘤生长且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效用。其制备过程及作用机理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避免ThTC被自身分泌的干扰素β攻击,需去除ThTC的干扰素β受体
B.ThTC分泌的干扰素β等细胞因子使肿瘤细胞坏死,从而阻断肿瘤生长
C.死亡的肿瘤细胞暴露抗原,可能被APC呈递给T细胞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D.可设置ThTC自毁机制,使其在完成抗肿瘤使命后于特定激活条件下被清除
5 .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抑癌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突变或降低基因表达
B.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通过攻击磷脂直接导致核糖体损伤而使细胞衰老
C.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的原因是没有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
D.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后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6 . PSMA是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膜蛋白,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小鼠构建能同时结合PSMA和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来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合成PSMA、CD28及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时均需要氨基酸
B.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单个B淋巴细胞能同时产生两种抗体
C.筛选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时须使用PSMA,CD28两种抗原
D.癌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表面PSMA、糖蛋白等增加
2024-04-2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mRNA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特异性抗原的mRNA导入体内,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机制产生抗原,从而触发免疫应答。通常可根据不同疾病构建特异性抗原的mRNA序列,由新型脂质纳米载体颗粒将其包裹并运送至细胞内,再利用人体细胞翻译mRNA序列产生抗原蛋白,分泌后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细胞培养
B.将体外转录的mRNA直接注入体内也可达到该免疫应答效果
C.载体颗粒的结构与细胞膜相似,易于将mRNA疫苗导入细胞
D.载体颗粒释放出的mRNA,可被核糖体翻译后产生抗原蛋白
8 . 过敏性鼻炎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环境变应原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症。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DC)可以通过有效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来引起免疫耐受,也能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和活化来引起免疫耐受,从而减轻上呼吸道炎症反应,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初始T细胞指未受抗原刺激的原始T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注:PD-L1为表面抗原分化㧀,tDCs为耐受型树突状细胞,IL-10、IL-21、TGFβ、IL-35、IDO 等均为细胞因子。
(1)人体在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_________(填“会出现”或“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一般来说,浆细胞的产生需要双信号,结合过敏反应来看,这两个信号分别是_________
(2)初始T细胞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其中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结合上图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初始T细胞分化出三种调节性T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丙酸氟替卡松与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是两种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两者均通过降低IL-4 的含量,提高 IFN-γ(一种干扰素)的含量来达到治疗效果,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物”,除不含药物的有效成分外,其余物理特性与药物相同。某小组拟对两者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请写出探究思路:_________
9 . 科学家使用脑炎病毒(LCMV)制造出慢性感染模型小鼠,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其具体机制为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的配体-1)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PD-L1主要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该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LCMV能激活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的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B.抗原呈递细胞可根据机体情况主动选择促进还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
C.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
D.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过量表达PD-1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耗竭来逃避“追杀”
10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辅助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B.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进行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必须完全一致
D.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
2024-04-11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