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已知某种鱼类雌、雄个体的活动能力差异较大。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湖泊该鱼类的数量,第一次用大孔径渔网捕捉到100条(雄性75条,雌性25条)标记后放回,第二次用小孔径渔网捉到120条(雄性96条,雌性24条),其中有标记12条(雄性8条,雌性4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湖泊中此种鱼类的种群数量约为1050条
B.标记重捕法调查时,要保证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C.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脱落可能会使测算出的数据比种群实际值大
D.两次捕捉过程所用渔网的孔径大小不同,导致测算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小
2023-01-12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山地并入自然保护区后,膨喉羚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本地区膨喉羚的种群密度
B.膨喉羚种群增长过程中最大环境阻力出现在c点之后
C.b点时膨喉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时为衰退型
D.为防止膨喉羚种群数量过多破坏植被,应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b点左右
3 .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强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 . 《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滨鹬是一种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食性较杂。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湿地的面积及滨鹬的数量均稳步增加。下列关于滨鹬种群数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滨鹬数量增加说明滨鹬的种群密度增大
B.滨鹬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C.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
D.现在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
2022-12-22更新 | 70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生物试题
5 . 藤壶以浮游生物为食,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后分泌一些黏性物质将自己固定在粗糙岩石上。某海岸线岩石上两种共同生活的藤壶: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退潮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的栖息地更深一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寒仿藤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能够将星光小藤壶排挤出岩石。当将寒仿藤壶人为地移开时,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的占领深水区域,与此相反的是,寒仿藤壶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
请回答:
(1)一般选用_______法调查藤壶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对海滨动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________
(2)两个物种都需要利用同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它们之间将发生种间竞争。两物种为争夺资源发生的直接冲突称为干扰竞争;两物种消耗共有的资源称为利用竞争。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之间的竞争就是典型的________竞争。
(3)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别分析两种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为:________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的结果。
6 . 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C.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7 .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火灾等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植物高度种群密度单位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
艾蒿1-2米株/平方米5810641
紫荆2-5米株/10平方米135642
樟树10-55米株/100平方米012588
A.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竞争处于劣势
B.在研究该林窗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第8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690kghm2·a),除了3600kg/hm2·a)未被利用、2070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均为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
C.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鼹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
D.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结构。
2010高三·湖南·学业考试
名校
9 .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记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
C.300只D.400只
2022-11-08更新 | 854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平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10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用黑光灯进行诱捕的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B.若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初次捕捞和再次捕捞时渔网网眼均过大,则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明显偏大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022-11-02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