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一块弃耕农田在40年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的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4152540
草本3127263034
灌木034719
乔木0001423
总计3030305176
A.该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调查该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宜采用样方法
C.第15年时,该地草本植物种群有26个
D.第40年后,该地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2022-05-29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大教育联盟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为研究福寿螺(行动能力弱)对水稻的影响,将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种到不同的水稻田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稻田中各生物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属于本实验的自变量,福寿螺属于初级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数量
C.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加,水稻、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数量均减少
D.本实验三组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相同
2022-05-20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4 . 啮齿动物是草地上的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所示;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R)0.60±0.230.42±0.15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I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被捕获
C.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D.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少,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2022-05-08更新 | 161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变试题11-15
5 . 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
(1)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群居信息素导致_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居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A区B区
通入物质停留时间(s)通入挥发性物质停留时间(s)
第1组溶剂430苯乙腈(PAN)170
第2组溶剂1904—乙烯基苯甲醚(4—VA)410
第3组溶剂285苯乙醇(PhA)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居信息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___。为确保本实验取样随机性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②据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7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诸城市、安丘市、兰山区四县区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福寿螺引入我国后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水稻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下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福寿螺与水稻为捕食关系,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福寿螺卵块的密度
B.在6月中旬~7月中旬,幼年福寿螺大量被捕食导致卵块数量明显下降
C.在8~9月份福寿螺的出生率较低,导致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降低
D.放养中华鳖能有效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0m2的草地上某种常见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022-03-31更新 | 92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三上第五次调研生物试卷
21-22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
8 . 左图为阿拉善大型荒漠区三种不同典型环境下的五趾跳鼠某年年龄结构(I龄为幼体、Ⅱ龄为成体、Ⅲ龄为老年体),右图为某种环境下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先采用样方法选择调查样地,再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五趾跳鼠数量
B.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在禁牧区和轮牧区为稳定型,在开垦区为衰退型
C.右图可能是五趾跳鼠在轮牧区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推测夏季是繁殖高峰期
D.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与繁殖的开始时间、每年繁殖次数有关
2022-03-29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生物-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山东专用)(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9 . 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斗争加剧
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样方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活动范围小的藤壶种群密度
2022-03-14更新 | 30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10 .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2022年3月5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蛰伏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鹁鸠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B.蛇的数量是虾蟆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大地回春,人们踏青观赏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调查绿杨的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