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A.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B.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C.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D.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021-12-21更新 | 4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调查了社鼠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A、B岛环境条件(面积、植被、气候等)相似,没有迁入和迁出,但B岛上青毛硕鼠的数量明显多于A岛,而且6-8月发现有野猪活动的痕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人员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来调查社鼠的种群密度
B.据图推测4月和6月分别是B岛和A岛的最佳灭鼠时机
C.B岛在6月后社鼠数量相对于A岛下降更快的原因可能是竞争和捕食强度更大
D.两个岛屿均依靠出生和死亡来完成社鼠种群的更新
3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 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黄莺聚集在树干上,后又成群飞起,体现了群落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B.春天日照时间变长,燕子求偶、筑巢,体现了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调查某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D.马蹄踩到之处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于周边,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4 .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
5 . 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潜叶蝇是甜瓜的害虫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
B.草莓和甜瓜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较弱
D.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
6 . 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三孩政策”是一项调整性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
A.降低出生率B.调整年龄组成
C.降低人口密度D.改变性别比例
2021-10-09更新 | 4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老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模拟试题
7 . 科研人员为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取玛河流域扇缘带弃耕20年以上的天然盐碱荒地,根据样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的不同、综合物种和群落结构等因素,选择了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基本一致的白刺、绢蒿、花花柴、雾滨藜、梭梭和柽柳6种典型盐生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对6个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在每个群落中应设置3个20m×20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采集5份土壤进行混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通过其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来衡量,其中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可作为微生物整体活性的有效指标。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如图所示,各群落土壤AWCD值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____,最终进入缓慢平稳期。从整体来看,梭梭群落利用碳源物质的能力最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96hAWCD值分析,可知____________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位居第二。

(3)已知雾滨藜是冰藜群落的优势物种,此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平均株高显著低于其他群落,且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测定结果显示冰藜群落AWCD值最低,从物种组成和土壤输入碳源高低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冰藜群落中雾滨藜渐渐丧失优势物种的地位,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2021-09-12更新 | 150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
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2021-08-21更新 | 591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 “不能”)在 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021-07-09更新 | 1180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66 只/公顷
B.77 只/公顷
C.83 只/公顷
D.88 只/公顷
2021-07-09更新 | 10391次组卷 | 5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生物高考真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