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在生态学研究中不同生物的调查方法不同,现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某种野兔、酵母菌进行调查。
(1)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有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甲。

   

①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
②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③由图甲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绿豆的幼根影响是______
(2)调查某种野兔新迁入某地时,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又缺乏天敌,一段时间内该动物种群增长呈现J形曲线,若第一年种群数量为3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2倍,则第三年其数量为______。野兔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图乙曲线图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的。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每个中方格上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24个。则该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2 . 2024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B.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渔业捕捞,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濒危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是建立植物园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忻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生物试题
3 . 甲、乙两种轮虫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为研究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密度信号对轮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生态位有重叠
B.五组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其中的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轮虫甲的密度信号能够抑制轮虫乙的种群数量增长
D.轮虫乙的密度信号可抑制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该作用与其密度呈正相关
4 .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____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亚洲象北迁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群落,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北迁的象群可通过听觉、磁场感应等辨别位置和方向,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恢复亚洲象栖息地的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问题,上述描述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4)下图表示亚洲象保护区中某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Nt1的关系图,当Nt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a时,该动物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当Nt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

2024-05-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曲线所呈现的生物种类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以及能量
B.种群b在第7~10年时间内个体数又上升是由于c的增加和a的减少
C.c是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D.据曲线可知,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
2024-05-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广西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生态名片。20世纪80年代白头叶猴只有约300只,后来通过建立保护区,给它们提供采食的树林和人造饮水点,2023年其数量已达1400多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白头叶猴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B.食物是影响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白头叶猴种群的K值
D.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白头叶猴种群数量
2024-05-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高三生物试题
7 .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生态走廊”,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8 .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对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低
B.乙鼠兔种群的K值比甲鼠兔种群的K值大
C.第2年,甲鼠兔L值下降可能是由乙鼠兔迁入与其竞争资源导致的
D.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鼠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9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主要树木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林为主。在大兴安岭的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布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植物的这种分层分布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兴安落叶松的种群数量,常需要调查____,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若大兴安岭的环境条件不变,经合理的砍伐后,樟子松的K值会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
(2)森林中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结构,这种分层分布的意义是____
(3)大兴安岭是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系统,该系统内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这体现了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填“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或“收支平衡”)的特征。
2024-05-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境栖息地破碎化,形成大小不一的斑块,阻碍了猴群往来。科学家通过栖息地改善、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来扩大白头叶猴栖息地和采食地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栖息地改善后,白头叶猴种群的K值变大
B.栖息地改善后,白头叶猴种群的基因库增大
C.生态廊道能提高白头叶猴物种的多样性
D.白头叶猴采食地范围扩大后,其适应性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