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2024届高三生物6月适应性检测卷
2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来调查该林场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形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3 . 浅海水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分布着优质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群落类型,同时包括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和海岸性咸水湖等湿地生境。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丰富,有多种鱼、虾、贝类等。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采取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施行严格的禁渔新规和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通过改善野生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______,且物种丰富度增加,进而提高了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______,实现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环保部门尝试指导村民在湖泊放养紫萍治理污水并获取紫萍作为家畜和家禽饲料,这一举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①②③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①+②+③的能量值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100%。与图中③④相比,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更多的去向是______

   

4 .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鲤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数罟不入洿池”的目的是减少捕杀该鲤鱼种群的幼体,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K值可以随环境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在K值可获得该鲤鱼种群最大的日捕获量
C.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鲤鱼的种群数量,标记物的脱落或标记个体的死亡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D.该鲤鱼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因食物来源不同在水中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草原上某昆虫种群(密度过大,会破坏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该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若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b,则其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D.当在K/2前用该昆虫的天敌来生物防治时,气候因素是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形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增长速率不变
C.显微镜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悬液
D.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7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藏羚羊虽属牛科,头骨构造与齿式同其他牛科动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研究表明藏羚羊与其他羚羊进化距离较远。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图1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藏羚羊最长寿命在8年左右)等级。图2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化石证据
B.图1中甲地区和乙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增加
C.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D.图2中b~c段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8 . 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中,种群的增长速率(v)通常不是简单地与种群大小成正比,而是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该增长速率公式为v=rN(1-N/K)。其中,r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最大增长率;N是当前种群数量;K是环境容纳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一个种群的增长率接近r时,该种群的生存压力较小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其最大增长速率约为rK/4
C.呈“J”形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符合v=rN(1-N/K)
D.当一个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时,其种群数量可能大于K值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9 . 生态小组调查了某经济鱼类的体重增长率随龄期的变化,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鱼类的年龄结构能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在3~4龄期对该鱼类进行捕捞,对资源的破坏最大
C.5龄期鱼类的体重达到最大值,是最佳的捕捞时期
D.在K/2值之后对该鱼类进行适度捕捞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2024-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10 . 红曲霉作为发酵食品常用菌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接种在一定量大米上通过发酵可得到红曲,红曲可用于酿酒、制醋、做豆腐乳的着色剂和调味剂等。红曲霉耐酸,古人接种时及培养过程中,会加入醋酸或明矾水调节酸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煮过的大米可为红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B.红曲霉接种到刚蒸煮好的热米饭上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和发酵菌的代谢
C.接种时及培养过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矾水调节酸度可抑制所有杂菌生长
D.接种的大米发酵时红曲霉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