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某些生物学原理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和养殖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农田被水淹没要及时排水,否则根细胞会因缺乏O2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导致烂根
C.要根据草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载畜量,放养的羊或牛维持在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出栏量
D.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能被农田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和能量,进而被农作物利用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B.调查要求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相同
C.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106只
D.图中内容表示描述一个系统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
2024-05-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科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跟踪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λ=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弃耕农田发生了初生演替,t5时的物种丰富度大于t1时的
B.调查这两种植物时应在相应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调查
C.t3时草本优势种A的种群数量大于t2时的种群数量
D.t5时草本优势种A的种群数量小于灌木优势种B
4 . 小麂常栖息在林中,野外很难直接观察,婚配制为一雄多雌。为了解某自然保护区小麂种群资源的现状,科研人员沿着一定线路观察记录两侧足迹和粪便形态确定种群密度,通过采集粪便、分析SSR分子标记(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进行个体识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设置的样带宽度(观察两侧的距离)应增加
B.小麂主要栖息在海拔600-800m区域,夏季有向低海拔迁徙的趋势
C.结合SSR和Y染色体DNA的分析,可以调查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
D.保持雌雄性别比例为1:1左右,有利于提高小麂种群的出生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草原上某昆虫种群(破坏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b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C.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该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种群密度
6 . 物种在理想条件下占据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就是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森林中的鸟类可通过垂直分层减少生态位的重叠
C.生物的种间关系必然会使物种的实际生态位缩小
D.基础生态位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2024-05-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研究种群数量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指导资源管理和利用。以下是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对种群数量特征展开的探究。图一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二是调查某地区中野兔数量后绘制的曲线,λ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

(1)图一中A、B、C分别代表____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题中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____方法。
(3)分析图二,第2到第3年间该地区野兔种群数量将____(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第5~6年野兔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型曲线增长。该增长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答出两点)
2024-05-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和细菌为食,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较高,有的差异较大,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生态学家高斯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养液在试管中培养甲、乙、丙三种草履虫,研究其数量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丙更可能生活在上层
B.甲、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但乙竞争能力更强
C.若将甲、乙、丙单独培养,预期其增长曲线均为“S”形
D.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差异有利于草履虫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2024-05-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9 . 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过小时,种群数量更易保持“J”形增长
B.种群密度过小时,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小
C.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下降
D.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小时
2024-05-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蛇岛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主要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物种蛇岛蝮,同时也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由于蛇岛蝮缺少天敌和淡水资源,仅以每年春秋两季迁徙经过蛇岛的小型鸟类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食物和生态因子成为限制蛇岛蝮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1)蛇岛岩石裸露,从主峰山脊延伸下降,形成6个沟系,其中栾树林主要分布在各沟的阳坡,草甸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上的山脊,这体现了蛇岛群落的______结构。
(2)某年科研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蛇岛蝮的种群数量,初次捕获5796条,并做上标记,重捕条数为5339条,其中标记个体为1855条,则种群数量的估算值为______条(四舍五入取整数)。
(3)自从建立保护区以来,蛇岛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因此蛇岛蝮种群符合“”形曲线增长的规律,经过近40年的调查发现,种群数量已经接近环境容纳量,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蛇岛蝮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在40年的调查过程中,蛇岛蝮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未来60年,限制蛇岛蝮种群数量上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

(4)从蛇岛蝮的分布上看,蛇岛蝮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略有季节变化。如图乙所示,蛇岛蝮在灌丛分布较多;但研究发现蛇岛鸟类大多在灌丛与树林的边缘活动,灌丛和树林内部鸟类较少,结合上文推测蛇岛蝮在灌丛内部的数量很______,密度______。秋季时,草甸中的草比春季时更茂盛,而蛇的数量有所下降,而灌丛中蛇的数量有所增加,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
(5)蛇岛蝮捕猎时可以通过颊窝的感热细胞,准确地探测到外界的热力,然后通过三叉神经发出神经冲动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四叠体,大脑再根据热力的分布产生猎物的完整影像,蛇岛蝮通过热成像系统捕猎,用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2024-05-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