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携带了24只欧洲兔来到了澳大利亚。如图1为引进欧洲兔后的100多年内,欧洲兔对袋鼠等本地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图2为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澳洲塔斯马尼亚狼数量稀少,已于1933年灭绝。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类型类似于______型,由图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3)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图2中的食物网包含______ 条食物链。杂食性小鸟的食物分配是1/2来自于昆虫,1/4来自于蜗牛,1/4来自于草,则杂食性小鸟增重1千克,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千克。
(5)澳洲塔斯马尼亚狼的灭绝,使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随之丧失。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高三三模生物试卷
2 . 丝状真菌会感染农作物的根茎部,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研究发现萝卜中的抗真菌蛋白(R)具有抗丝状真菌的作用且对人体没有影响。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开发出含R基因的微生物农药(以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防治有害生物的生物源农药)。图是微生物发酵时的数量增长曲线。
   
(1)选择导入R基因的微生物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多选)。
A.该微生物能高效表达出蛋白R
B.蛋白R不影响该微生物正常生长
C.该微生物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D.无需考虑该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

(2)为了使发酵罐中的微生物种群保持最大增长速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编号选填)。
①适时添加营养物质
②实时监测发酵罐的温度变化
③添加消泡剂
④适时排出发酵罐中的气体
⑤适时添加抗生素
⑥及时排出代谢产物
⑦持续快速搅拌
⑧微生物种群数量维持在K/2附近
(3)在如何使用微生物农药的问题上,小古同学提出可以直接喷洒蛋白R基因的表达产物;小月同学提出可以直接喷洒含蛋白R基因的微生物。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
2024-04-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草地贪夜蛾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FAW)原分布于美洲,自2019年入侵我国,对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某片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玉米田虫情,研究人员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FAW展开了调查,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注:1平方公里约为1500亩,每亩约种植玉米4000株
1.此片玉米田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天然生态系统                    ②人工生态系统
③陆地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FAW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多选)
A.第一次调查时FAW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此玉米田中FAW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入侵后FAW的个体数快速增多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D.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FAW种群遭受了性引诱剂的消杀
3.下列关于此片玉米田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单选)
A.不同区域的玉米被FAW幼虫破坏程度不同,体现了玉米种群的水平结构
B.FAW的入侵一定会导致玉米向下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C.若在第一次调查时绘制玉米田的数量金字塔,会呈现倒置现象
D.若玉米田由于FAW的过度繁殖被废弃,则此区域可发生次生演替
4.小青同学准备用如图装置对此片被FAW入侵的玉米田进行研究,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____。(单选)
A.调查玉米田中FAW的生态位B.FAW入侵对玉米田碳循环的影响
C.FAW入侵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FAW入侵前后土质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5.某些玉米品系在叶片受损时,可合成一种FAW幼虫生长的蛋白酶抑制剂,从而保护玉米的叶片。蛋白酶抑制剂属于的信息类型为____
2024-03-3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4 . 海獭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鳗草是一种生长在浅海的高等植物。海獭经常在鳗草丛中挖掘动物,从而在鳗草丛中留下裸露的斑块(“觅食坑”),但一段时间后这些“觅食坑”又可被鳗草重新覆盖。为探究海獭的行为对鳗草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加拿大西海岸9个观察点针对鳗草的基因丰富度和基因型多样性展开调查,如图1所示。

   

(1)研究人员调查海獭的种群密度,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描述法D.显微镜观察

(2)由于海上毛皮贸易,加拿大西海岸的海獭于20世纪初灭绝,随后于1969至1972年间被重新引入。重引入后该地区海獭的种群增长最终呈__________。(“J”型增长/“S”型增长)
(3)海獭是杂食性动物,其食物中有1/5来自水生植物,2/5来自小型肉食动物,2/5来自植食性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海獭每增加1千克体重,总共需消耗植物约____________千克。
(4)鳗草丛中的“觅食坑”一段时间后又被鳗草覆盖,该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由于海底鳗草区域物种种类较少,因此该区域生态系统表现为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5)鳗草丛中的硅藻等单细胞藻类与鳗草的生长高度相关,因而研究人员借助血细胞计数板估算硅藻的种群密度。计数时某一显微镜视野如图2所示,则该视野中的硅藻细胞数量应记录为_____________个。

   

(6)试根据题干信息及图1判断,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
A.海獭与鳗草之间的信息传递呈单向性
B.九个观察点的选择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C.海獭行为丰富了鳗草的遗传多样性
D.海獭行为改变了鳗草生长区的生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森林火灾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图1是一个林窗在40年间物种种类的统计图,图2是林窗中粉眼蝶的种群增长速率。

(1)火灾导致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以下林窗生物中,营养级最高的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蒲公英②凤尾竹③云南松④粉眼蝶


(2)关于图1林窗中群落的推断,合理的是(       
A.0~20年间该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
B.0~40年间草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阳光
C.30~40年间可定期合理砍伐木材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D.演替过程中,植物和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结构都发生了改变

(3)林窗中形成了蒲公英→粉眼蝶→山雀的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蒲公英、粉眼蝶、山雀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鸟类的迁入会影响粉眼蝶的种群密度
C.若粉眼蝶种群数量下降,则林窗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D.该食物链中的信息传递方向是蒲公英→粉眼蝶→山雀

(4)据图2可推测,林窗中粉眼蝶种群的情况是(       
A.该种群呈“S”形增长
B.T1~T2种群数量逐渐上升
C.T2~T3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D.T4时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云南松的果实成熟后以球果闭合的形式将种子长期储存在植物树冠中,称为植冠种子库。调查森林火灾常发地段(D1)和未发生森林火灾地段(D2)云南松植冠种子库的若干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储存时间

0年

1年

3年

5年

7年

种子

萌发率

D1

32.2%

93.6%

78.8%

78.6%

39.5%

D2

32.3%

94.1%

78.1%

78.3

40.1%

球果开

放比例

D1

43.7%

92%

100%

--

--

D2

5.3%

27%

72%

100%

--


(5)影响云南松种子萌发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影响云南松球果开放比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6)云南高原林火的历史可追溯到2.5亿年前,这也是云南松兴起的时期。云南松能成为当地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原因有(       
A.火烧后捕食种子的动物减少B.植冠种子库能积累有活力的种子
C.大火促进了球果的开放D.球果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
6 .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病虫害可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生物入侵也可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材料一:蚜虫危害农业生产,而蚜虫体内的寄生蜂是其天敌。棉花、蚜虫与不同寄生蜂间存在如下的食物链:棉花→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为构建棉田中蚜虫与不同寄生蜂之间具体的营养结构模型,利用PCR技术对僵蚜(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导致蚜虫死亡形成僵蚜)和各类寄生蜂进行了检测。从僵蚜中提取DNA样本,加入与四种蚜虫对应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相同原理检测僵蚜中的初级寄生蜂和重寄生蜂,结果如图所示。

(1)请据图绘制出棉田中棉花、蚜虫和寄生蜂之间的营养结构图(用文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若有多种可能,请一一罗列)________
(2)在上述的营养结构图中,重寄生蜂属于_______________消费者,不同的重寄生蜂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营养结构图和所学知识分析,防治蚜虫,从而提高棉田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增加初级寄生蜂的数量       ②增加重寄生蜂的数量       ③增强棉花的抗虫性
材料二:薇甘菊,有“生物多样性终极杀手”之称,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它不但能攀援、缠绕、覆盖于木本植物上,还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薇甘菊的种子量大、质量轻,并且有冠毛,容易随风、水、昆虫、动物和人的活动被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繁殖力强。
(4)薇甘菊具有的一些超强能力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薇甘菊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________型增长。薇甘菊入侵后,会导致其他树木死亡,并快速传播形成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薇甘菊的生长周期,如表所示。该同学认为若要通过人工清除来防治薇甘菊,最好是在12月-1月间。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建议?说明理由并提出你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3月

7~9月

12月

1月左右

生长周期变化

种子萌发

生长旺盛期

开花、结籽

种子成熟

2023-05-03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三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阶段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_____(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__相似。
8 . 关于如图曲线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草鱼数量呈“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则捕捞鱼之后的数量应不低于P点
B.若此图表示黑藻细胞在某种溶液中失水量的变化,则可观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C.若此图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则曲线中O点不应与横轴相交
D.若此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则PM段代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