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密度
2 . 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若增大接种量,其他条件不变,则酵母菌的K值会升高
3 . 如图为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此时无种内竞争时间
B.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b点会上升
C.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负相关
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有关
2022-10-28更新 | 65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规格为16中格(400小格,0.1mm3)的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培养液稀释了100倍,检测四角上中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4×108个mL,该实验无对照实验
B.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获得充足氧气
D.取样时避免吸到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晃动菌液
2022-08-17更新 | 494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将100 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
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2022-07-30更新 | 50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七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
0h2h4h6h8h10h12h14h
151.21.52.02.32.54.88.58.4
201.21.83.04.07.813.220.319.4
251.22.03.85.88.919.519.018.5
301.23.57.215.235.188.288.181.0
351.24.89.220.175.273.170.268.1
A.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B.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
C.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溶氧量、pH等
D.同一温度下,提高培养液浓度会使该组别的K值增加
2022-04-24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押题点06 种群和群落-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7 . 应用特定的测序技术发现某明代古沉船船体饱水木材样品与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原核微生物类群,与漆黑海底现场取的木材样品与沉积物中的菌群种类相似,但是菌群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加入醋酸洋红试剂的鉴别培养基鉴定古沉船船体木材中是否存在纤维素分解菌
B.在漆黑的海底现场获取的木材样品中含有大量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菌群
C.海底沉积物为多种多样的细菌菌群提供了生长、繁殖所需的全部的碳源和氮源
D.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海底某细菌的种群数量时发现平均每小格中有3个细菌,可估算一个计数室内有1200个细菌
2022-01-15更新 | 122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_。与第9d相比,第12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培养到16d后, A、B、C,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生态学家高斯也曾做过培养草履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量的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那么K值是指____________
(5)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若草履虫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的种群数量为Nt,每一代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20%,则理论上第t代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9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10 .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获得充足氧气
B.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C.制好装片后,应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D.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