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Ⅰ.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1)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3)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123456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
Ⅱ.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5)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2024-01-1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填“>”“<”或“=”)t2时的数量。
(3)“植物A→动物B→动物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
2024-0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为16中格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估算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取多余的培养液,稍待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可以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中央。
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7个/mL
D.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4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mm×0.1mm,计数室为16中格   小格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
D.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I、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
II、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3)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____
(4)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3: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5)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_
2023-12-2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图2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根据图1,一定环境下露斯塔野鲮鱼该鱼的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K值)波动,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2内a~d四个点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
(3)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在某个中方格中的分布情况,该中方格中藻细胞有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中藻细胞的平均数为15个,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个。
2023-12-2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图甲是某草原中的昆虫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图丙为某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无迁入、迁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若昆虫的初始数量是N0,增长率是1.47%,t年后昆虫的数量是Nt=______(用数学公式表示),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
(2)草原上的昆虫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昆虫的天敌”,曲线Ⅱ表明天敌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段。若投放的天敌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据图丙分析,该昆虫种群呈“J”形增长的年份是______年,第______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8 .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人工池塘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9 . 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得到的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图2为观察到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中方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指数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每个酵母菌的合成代谢均大于分解代谢
B.实验开始时接种酵母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
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用吸管滴加培养液
D.利用图2的计数方法获得图1曲线,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
10 . 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m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为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依据25℃、96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10个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酵母菌菌种、起始接种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在15℃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比较慢,原因是酵母菌的细胞代谢速率比较低,营养物质消耗比较慢
D.据图分析25℃左右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缺水休眠状态的酵母菌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