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1中甲曲线表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细胞时进行的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因不同时间的取样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B.甲曲线a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C.甲曲线与“J”形曲线间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
D.图2操作有误,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细胞悬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
2024-02-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关系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海洋赤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据图可知,共培养时,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_____
(3)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在共培养时藻细胞密度发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该方法中,若计数室中藻类细胞太多导致无法计数,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对一个小方格应如何计数? _____
(4)有人认为,中肋骨条藻能依靠他感作用(一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与其他藻类共培养时,获得优势。请就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其是否对东海原甲藻有无他感作用。
实验材料: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的无藻细胞滤液,东海原甲藻的无藻细胞滤液,正常培养液。
实验步骤:设置甲、乙两组实验,甲组用一定量的中肋骨条藻的无藻细胞滤液培养一定数量的东海原甲藻;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正常培养液培养相同数量的东海原甲藻,定期检测两组中东海原甲藻的数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与乙组中东海原甲藻数量变化一致,则说明_____;若甲组中东海原甲藻数量明显少于乙组,则说明_____
2023-06-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3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藻类应是_____,理由是_____

   

(3)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则1 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个。

4 . 生态学家高斯(G·F·Gause)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第一天),大草履虫因种内竞争强而增长缓慢
B.该实验中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
C.若种群起始数量改为20,则K值会变大
D.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大草履虫的数量,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培养方式(间隔不同的时间更换一次培养基)得到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更换培养基的间隔时间较短的是曲线______,曲线d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
(2)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答出两点)。
(3)计数时,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统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若培养液的成分和体积不变,起始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一倍,酵母菌种群的K值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6 . 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分别将酵母菌置于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甲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图甲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b点种群增长速率。b点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和细胞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图甲中曲线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曲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
(3)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3天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将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测得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
7 . 图1表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_
(2)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而对植物调查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
(3)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4)图1中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个锥形瓶装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在一定时间内为“S”型曲线,a点之前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是______,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利用规格为“0.1mm/400/1mm2”的血细胞计数板,采取_____的方法统计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培养液稀释104倍时,其中1个中方格显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且该中方格酵母菌数量恰好等于5个中方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个/mL。按以上方法定期检测并将其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模型。
8 . 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
C.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44×107个/mL
2021-03-18更新 | 207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