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0-11高三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1 . 实验室欲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可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2024-04-11更新 | 54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古美高中2018-2019学年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1.3微生物的营养
2 . 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B.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C.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7×109
D.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3 . 对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

在基本培养基中涂布A和B的混合物,出现少数菌落,这些菌落的菌株属于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个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Met,②bio,③thr,④leu,⑤Met+,⑥bio+,⑦thr+,⑧leu+
2024-01-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4 .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是 AD发病关联基因。科学家尝试构建含人APP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如图1),以研究AD疾病的发病机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BamHl

Xho l

Bcl l

Sac l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5'-C↓GATCG-3'

5'-C↓TCGAG-3'

5'-↓GATC-3'

5'-GAGCT↓C-3'

(1)下列对培养基X和培养基 Y 的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培养基 X是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 Y 应选用液体培养基
C.培养基X上生长大肠杆菌均含有重组质粒
D.培养基 Y 上生长大肠杆菌均含有重组质粒

(2)下列关于过程Ⅳ的培养条件,说明合理的是____。
A.加入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
B.5%CO2—维持酸碱平衡
C.适宜温度—维持酶活性
D.适宜渗透压—维持水平衡

(3)在繁育转基因小鼠过程中采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是____。(编号选填)
①重组DNA 技术
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④细胞核移植技术
⑤胚胎移植技术
(4)若过程Ⅰ中质粒pUCl8选用了 Xho I和BclⅠ进行切割,表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实现其与目的基因相连,可在人APP基因两端分别添加____(编号选填):若要保证过程Ⅱ能够成功回收 APP 基因,则应在人 APP 基因两端分别添加____。(编号选填)
①XhoI 和 BclI的识别序列
②SacI 和 BclI的识别序列
③Xho I 和 BamHI的识别序列
④Sac I 和 BamHI 的识别序列
科学家研究发现AD与脑部的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有关,Aβ寡聚体能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细胞毒性反应,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相关机制如图2,请回答:

(5)有的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8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
A.不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B.避免被酶降解
C.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D.减少能量的消耗

(6)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Na⁺通道打开,Aβ寡聚体与NMDA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兴奋性将____(增强/减弱/不变)。AD患者的神经纤维常常出现缠结原因是Aβ寡聚体导致微管稳定性丢失,由微管蛋白组成的____(细胞结构)被破坏,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7)请据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AD患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异丁醇是一种新型能源。科研人员研究了酿酒酵母的异丁醇合成途径(如图1),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期实现大规模生产(如图2)。其中,质粒pUC18可实现目的基因在真核、原核细胞中过表达。
   
注: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对真核生物生长无影响his为组氨酸合成酶基因,组氨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BamHI:5’-G↓GATCC-3’     XhoI:5’-C↓TCGAG-3’     Sau3AI:5’-↓GATC-3’     SacI:5’-GAGCT↓C-3’
(1)为实现异丁醇大规模生产,可选取的目的基因是____。
A.酶A基因B.酶B抑制基因
C.酶E基因D.酶F抑制基因

(2)若选用XhoI和Sau3AI对质粒pUC18进行切割,为实现其与目的基因的连接,可在目的基因两端添加____。(编号选填)
①XhoI和Sau3AI的识别序列
②XhoI和BamHI的识别序列
③SacI和Sau3AI的识别序列
④SacI和BamHI的识别序列
(3)下列关于培养基I~ III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培养基I是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II可形成单个菌落
C.培养基I和II的营养成分相同
D.培养基I和III的营养成分相同

(4)启动子的表达具有物种特异性,为了大量获得重组质粒并高效筛选异丁醇生产菌种,图10中的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需具备的特点是____。
A.氨苄青霉素抗性大肠杆菌
B.氨苄青霉素敏感大肠杆菌
C.组氨酸合成正常酿酒酵母
D.组氨酸合成缺陷酿酒酵母

(5)线性化后的重组质粒可随机整合到酿酒酵母的染色体DNA中并稳定表达。经上述流程获得的异丁醇生产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异丁醇产量较野生型酿酒酵母减少,试分析此类菌种异丁醇产量减少的原因。____
为初步筛选异丁醇高产菌种,科研人员构建了相关载体,并导入异丁醇生产菌种,载体的部分序列及筛选原理如图3。
   
(6)已知BmoR基因的编码链序列为5’-GTGTTAATAT······GATTCATGAA-3’,若将其编码的亮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可提高BmoR蛋白与异丁醇的结合能力。现利用PCR技术定点突变改造BmoR蛋白,需设计的引物的序列是____。(编号选填)(密码子:亮氨酸5’-UUA-3’,天冬氨酸5’-GAC-3’)
①5’- ATATGTCCAC -3’        ②5’-GTGGACATAT -3’
③5’- GATTCATGAA -3’        ④5’-TTCATGAATC -3’
(7)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分析利用上述载体筛选异丁醇高产菌种的原理____
(8)发酵罐是发酵工程中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其主要作用是____。
A.隔绝外界空气
B.模拟微生物细胞代谢所需环境
C.杀灭微生物的芽孢
D.提供液体环境便于收集发酵液
6 . 如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成分蛋白胨乳糖蔗糖K2HPO4指示剂琼脂
含量(g)10.05.05.02.00.2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
(1)上表中的指示剂可以是________,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根据物理状态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需怎样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配置的过程是称量→溶解→________→分装→________________
(3)下图 1和图 2是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培养基上都可以得到________菌落。图 1 所用的接种方法可用来对________(供选:活菌/所有菌)进行计数。此外,测定微生物数目的另一种方法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根据下图结果,计算每克土壤样品约含细菌_________个。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较相似的有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菌种:乳酸菌)D.制作腐乳(菌种:毛霉菌)
(6)如果用发酵工程培养青霉菌生产青霉素,有同学认为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所以青霉菌发酵生产过程中不必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严格灭菌,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酵工程常用的反应器是发酵罐,在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       )等参数才能有利于发酵。
A.温度B.溶解氧C.pHD.搅拌转速
E.通气量F.营养物质和泡沫
2023-11-30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大嘉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7 .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I号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按功能分);图1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所用的接种方法统计菌落数目会比实际数目_______________(选填“多”或“少”)。
(2)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脂肪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_____。
A.琼脂B.葡萄糖C.硝酸铵D.碳酸氢钠

(3)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①溶解       ②调整pH        ③培养基的分装       ④称量       ⑤灭菌       ⑥倒平板
A.①②⑤④⑥③B.④①②③⑤⑥
C.⑤①②④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

(4)可用于判断培养基上生长菌落种类的依据是菌落的__________
A.形态特征B.DNA序列C.数量D.分布状况

(5)为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在图的①过程采用射线辐照育种,培养纯化获得A、B两突变菌株,该育种方法是_____。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6)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蛋白质,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图结果,计算每克土壤样品约含细菌__________个。
   
(8)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较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酸奶D.生产青霉素
8 . 我国科学家发现“超级蠕虫”——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可以吃塑料。并从其肠道内分离出了能够降解聚苯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缩写PS)的细菌。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某科研小组计划在实验室分离纯化能高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细菌(目标菌)。然后获取相关酶,以期实现塑料的生物酶降解。其基本思路如图:

Ⅰ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
Ⅱ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物质Y,
(1)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接种到培养基Ⅱ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
A.大量繁殖菌株                      
B.获得单个菌落
C.大量获得塑料降解酶            
D.分离提纯所需降解塑料酶
(3)图中接种到培养基所用到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4)富集培养基中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等,从基本用途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富集培养时,要将锥形瓶放入25℃恒温摇床,以100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挑选出了3株能稳定降解PS塑料的菌种P1、P2和P3。科研人员将红色PS粉碎成粉末,均匀混合在无碳固体培养基中,之后再接种经过稀释三种菌液,一段时间后可测得透明圈大小(D)与菌圈大小(d)(如下图所示)。若使用单一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应选用_____菌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与图中的接种方法相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结果___________(偏大/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聚乳酸(PLA)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聚合物。某科研机构拟从黄粉虫肠道中筛选PLA降解菌,按照如下图流程培养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适宜的温度和pH环境,并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B.PLA既可为PLA降解菌提供碳源,又对培养基中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接种和未接种的平板正置培养
D.纯化培养后,可根据菌落形状、大小、颜色及DNA检测等进行菌种鉴定
9 . 我国科学家发现“超级蠕虫”——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可以吃塑料,并从其肠道内分离出了能够降解聚苯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缩写PS)的细菌,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某科研小组计划在实验室分离纯化能高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细菌(目标菌),然后获取相关酶,以期实现塑料的生物酶降解。其基本思路如图:
   
Ⅰ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
Ⅱ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物质Y
(1)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
______
______
(2)图中接种到培养基II所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
A. 大量繁殖菌株       B. 获得单个菌落
C. 大量获得塑料降解酶       D. 分离提纯所需降解塑料酶
(3)图中接种到培养基II所用到的工具有
______。(编号选填)
   
(4)富集培养基中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等,从基本用途来看,该培养基属于
______培养基;富集培养时,要将锥形瓶放入25℃恒温摇床,以100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图中所示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______法在Ⅱ号培养基上纯化降解PS塑料的微生物菌群,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______
(6)科研人员挑选出了3株能稳定降解PS塑料的菌种P1、P2和P3。科研人员将红色PS粉碎成粉末,均匀混合在无碳固体培养基中,之后再接种经过稀释三种菌液,一段时间后可测得透明圈大小(D)与菌圈大小(d)(如下图所示)。若使用单一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应选用
______菌种,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图中的接种方法相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结果
______(偏大/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8)聚乳酸(PLA)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聚合物。某科研机构拟从黄粉虫肠道中筛选PLA降解菌,按照如下图流程培养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适宜的温度和pH环境,并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B.PLA既可为PLA降解菌提供碳源,又对培养基中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接种和未接种的平板正置培养
D.纯化培养后,可根据菌落形状、大小、颜色及DNA检测等进行菌种鉴定
2023-11-20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考试生物试题
10 . 抗癌药物紫杉衫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抗癌原理是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等病害,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I.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有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组培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是野生成年红豆杉树皮中含量的12倍。组织培养已成为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属植物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____。
A.初生       核糖体B.初生       纺锤体
C.次生   纺锤体D.次生   核糖体

(2)外植体常远取红豆杉植物的茎尖,其优点是____(写出两点)。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若利用上图中愈伤组织进一步获得红豆杉植株的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只分裂而不能分化出芽和根,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Ⅱ.利用微生物发酵途径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红豆衫树皮中分离到了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这一发现为解决红豆杉资源短缺,寻找紫杉醇供应问题,开辟了一条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途径。具体过程扣下:
(3)菌株的分离与纯化:取红豆杉的老树皮,____(选填标号)后,削去表层从内部切取小块,斜插入半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3-7d,挑取向培养基基质生长的菌丝体于固体培养基中,纯化2-3次。培养时,通常会添加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主要作用是____(选填标号)
①消毒     ②灭菌     ③抑制真菌生长     ④抑制细菌生长
(4)菌株的鉴定
①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的菌株置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菌落的____
①大小     ②形态     ③颜色     ④透明度     ⑤隆起状态     ⑥边缘特征     ⑦数量
②分子生物学鉴定:提取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后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
(5)菌种的发酵培养和紫杉醇是取:将待培养菌株接种至固体培养基,培养4-5d,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孢子,接种至____振荡培养,发酵结束后取上清液提取紫杉醇。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无菌水
2023-11-13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