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某科研小组研究发现,若长期使用杀虫剂S(一种有机磷农药)可造成其在土壤中严重残留,而木霉能有效将其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加入杀虫剂S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加以分离木霉
B.配制培养基时需满足木霉对pH的需求,应在灭菌前调节pH
C.设置空白培养基,观察其上是否产生菌落以判别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D.角血细胞计数板对木霉直接计数,计算值一般会比实际值偏小
2 . 马铃薯渣是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物,含有淀粉、纤维素等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人员欲从马铃薯渣中筛选出酶活较高的淀粉分解菌。通过优化菌株的产酶条件来提高其淀粉酶产量。如下为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0.5%、氯化钠0.5%、磷酸二氢钾0.1%、硝酸钾0.1%、琼脂1.8%,培养后获得8个降解能力较高的菌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将适当稀释度的马铃薯渣悬液涂布于添加碘液的平板培养基上
B.将接种后的淀粉平板培养基在30℃摇床培养,观察是否形成透明圈
C.筛选出来的8个菌株需要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以得到大量目的菌
D.对获得菌株进行紫外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变而培育降解能力更高的菌株
2024-04-1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卷(二)生物试卷
3 . 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土壤中只有能分解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C.若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2024-04-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幽门螺杆菌(Hp)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尿素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NH3和CO2。体检时常用14C呼气试验来诊断测试者是否感染Hp,测试者口服含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医务工作者也可以采集胃病患者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判断是否感染Hp。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呼气试验的前提是Hp能合成和分泌脲酶,从而催化尿素分解.
B.对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时,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
C.筛选Hp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抑制杂菌生长
D.在培养基中可加入醋酸洋红液来鉴定是否分离得到了Hp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按图 1所示过程进行酵母菌的纯化培养。图 2是经过图1步骤 A 纯化培养的结果,图 3是步骤 C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的一个菌落分布平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 A环节中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图1中的两个平板中的培养基都是以木糖为唯一的碳源
C.图2中②处得到的菌落中,分解木糖的细菌纯度最高
D.图3所示的平板中的菌落分布说明,图1中的C环节中涂布不均匀

6 . 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对废弃物污染的减轻和作物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加入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之后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
C.在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D.加入刚果红的鉴别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7 . 使用时间过长的玩具表面可能会有细菌,可能会导致儿童患接触性皮炎。为了检测某玩具表面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某团队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该团队使用伊红一亚甲蓝染液(用于鉴别大肠杆菌,能使其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对培养基C进行染色,初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量,图中1~6表示不同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菌落数为30~300时适合进行计数
B.配制平板A时只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物质即可
C.图中平板B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初步判断3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D.为保护儿童健康,平时可用75%的酒精对玩具进行擦拭消毒
8 . 获取单一的优质菌种并扩大培养是进行发酵工程的前提,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一菌种的纯培养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发酵工程一般用液体培养基
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将样液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由单一细胞增殖形成单一菌落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C.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既能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物,又能防止培养物污染环境
D.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所以培养出来的一定是纯培养物
9 . 某种细菌的培养和分离过程示意图如下。图①~③表示实验过程,A1、B1、B2和B3代表平板,a1、a2、b1、b2和b3代表菌落,B1~B3中添加了适宜浓度的青霉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前不需要打开超净台上的紫外灯灭菌
B.平板接种细菌后,可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C.原始菌株的①扩大培养应选用液体培养基
D.依图示结果,说明b1、b2、b3具备抗青霉素的特性
2024-04-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10 . 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
B.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C.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2022-11-03更新 | 329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实验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