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组织的培养及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的理想材料,科研人员以小麦旗叶黄化转绿突变体LF2090及其野生型H261为材料,研究并得到以下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表1:不同时期突变体LF2090与野生型H261叶片的光合特性
光合参数旗叶黄化期旗叶转绿期
H261LF2090H261LF2090
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16.3114.3420.4613.29
气孔导度Gn(mmol·m-2·s-10.210.170.290.14
细胞间隙CO2浓度Ci/(μmol·mol-1202.99191.14229.58187.37
蒸腾速率T/(mol·m-2·s-15.0375.085.474.31
注:气孔导度Gs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对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细胞间隙CO2浓度Ci下降表示气孔关闭。
(1)旗叶是小麦最后长出、位于最上部的叶片,旗叶对麦穗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光合作用更具优势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2)由表1可知,突变体旗叶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或“<”)野生型:与黄化期相比,突变体转绿过程中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分析图2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旗叶中叶绿体区别在于________;与黄化期相比,转绿期叶绿体变化在于________
(4)结合表1和图2分析,突变体旗叶在黄转绿过程中光合作用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5)突变体LF2090(如图1)是由小麦品系H261经过EMS(甲磺酸乙酯)诱变获得的旗叶黄化转绿突变体,在批量处理之前常要进行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表,请完善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实验步骤的要点及结果
实验材料处理取H261饱满、无损伤的种子1000粒,用次氯酸钠浸泡种子10分钟用于①________,处理结束后用蒸馏水清洗3遍。
实验分组取②_________个容量合适的锥形瓶,在瓶上标注对应的浓度梯度(0.0%、0.5%、0.7%、0.9%、1.1%)。
实验处理依次在每个锥形瓶中加入经过处理后的种子200粒、蒸馏水和EMS试剂。100ml体系中,其中0.9%实验组应加入蒸馏水③________ml。
表型鉴定将EMS处理后的种子冲洗后置于环境中开展发芽试验,在种植14天之后评估种子萌发的幼苗的生长状况。获得黄化转绿突变体之后,经过多代自交,获得④_________
2023-1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2 . 草莓常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植株若感染病毒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积累,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步骤,建立了草莓脱毒快速繁殖体系。
(1)外植体经过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能够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有______________。若培育脱毒组培苗,通常选取植株分生组织(如茎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超净工作台上,先后用75%酒精和0.1%的氯化汞对草莓匍匐茎尖进行_________,每次处理后均需用_________冲洗3至5次,然后接种到经_____________处理的培养基上。
(3)图是两种植物激素不同浓度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其中植物激素Y属于_________________(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不同植物激素浓度与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
(4)科研人员进一步用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处理外植体,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如下表(6-BA是细胞分裂素类激素,IBA是生长素类激素):

处理组

6-BA( mg/L)

IBA ( mg/L)

接种数(个)

萌芽率(%)

增殖系数

1

0.5

0

12

33.3

5.4

2

0.5

0.1

12

83.3

6.6

3

0.5

0.2

12

58.3

4.3

4

1.0

0

12

50.0

3.9

5

1.0

0.1

12

41.0

3.8

6

1.o

0.2

12

33.3

3.0

萌芽率(%)=草莓外植体萌芽数/草莓外植体总接种数×100%
增殖系数=草莓组培苗增殖腋芽数/草莓组培苗总接种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处理组___________草莓的萌芽率和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该组激素配比可用于草莓的快速繁殖。若将组培苗移植到大田中种植,还需要诱导_________。结合图1分析,此时6-BA与IBA比值应_________(大于1、等于1、小于1)。
3 . 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菊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花药培养都需要制备专用的______固体培养基。
(2)用于培养的菊花嫩枝和月季花药都需要消毒,要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的原因是______。通常消毒所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
(3)为大量获得菊花和月季的愈伤组织,适宜采取______(填“黑暗”或“光照”)培养。之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一定浓度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再分化。
(4)菊花长期营养繁殖易造成病毒积累,导致菊花花色劣变。某研究小组比较了3种脱毒方法对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结果见下表;下图是对不同试管苗进行RT-PCR(逆转录PCR)后的电泳示意图(引物根据CVB的基因序列设计),根据下图表回答问题:
   
不同脱毒方法对“滁菊”茎尖脱毒率的影响

脱毒方法

样本数

脱除CSVd率

脱除CVB率

脱除(CSVd+CVB)率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77

20.78

44.16

16.88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71

36.62

63.38

35.21

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71

46.48

49.30

36.62

试管苗______号已成功脱去CVB病毒。只脱除CSVd病毒时,可选择______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效果相对更好。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对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______(有或无)显著作用。
4 . 红景天中的HMA3基因能编码Cd转运蛋白。科研人员将红景天中的HMA3基因转入栾树,以实现栾树的定向改良,使其增强对Cd的富集能力,从而更有效治理Cd污染。实验的主要流程如图,其中Hygr为潮霉素抗性基因,Kanr为卡拉霉素抗性基因。下表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EcoR I

BamH I

Hind Ⅲ

Sau 3AI

Bg/ II

Xba Ⅰ

G↓AATTC

G↓GATCC

A↓AGCTT

↓GATC

A↓GATCT

T↓CTAGA

(1)重组质粒的构建、扩增、保存:
①从红景天细胞中提取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该过程需要加入的酶有_________。PCR过程中在循环前常要进行一次94℃、5min预变性,其目的是________
②据以上图表分析,为构建Cd转运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进行PCR扩增HMA3基因时需要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________的识别序列,以确保目的基因与质粒正确连接。至少需要________个循环才能获得预期的基因。若模板HMA3基因的数量为a个,进行35个循环后,产物中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有________个。
③通过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制备重组质粒,并依次转入大肠杆菌和农杆菌。其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栾树愈伤组织的诱导:
切割无菌苗将其茎段插入愈伤组织培养基,培养基应添加________(填植物激素的名称),放入培养箱,经过21d的黑暗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3)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
将农杆菌单克隆菌株对栾树愈伤组织进行侵染转化,并用添加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出转化成功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继续培养成完整植株。
(4)原生质体制备及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①取4g筛选后愈伤组织,用镊子轻轻捣碎,冲洗。用滤网过滤溶液,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含_________的酶解液中处理一段时间获得原生质体。
②在激光共聚焦下观测到细胞膜发出绿色荧光。在本研究中选择GFP与Cd转运蛋白构建融合蛋白的目的是________。科学家们已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用下列序号表示)。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2023-07-10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玉米是人类粮食和畜牧饲料的重要来源,普通玉米缺乏人体及单胃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赖氨酸。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马铃薯中已知序列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gLR)转入玉米细胞获得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强启动子能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时,取马铃薯叶片,加入DNA提取液研磨,提取液中含有的___可以防止DNA被水解。获取的目的DNA通过___扩增SBgLR 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图中目的基因上的强启动子是___(填“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Ti质粒中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一种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
(3)将重组的质粒导入经过___处理的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侵染可将SBgLR基因送到玉米细胞中,原因是___
(4)筛选转化的玉米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若加入的该抗生素浓度___(填“过高”或“过低”)时,常会出现很多假阳性植株,因此在转基因前需要对受体进行抗生素___检测。
(5)愈伤组织到幼苗的过程中需要光照,其作用是___
2024-01-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不仅有红豆杉、华东黄杉、长柄双花木等20余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也有野生动物众多,有云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凤阳山,是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填“直接”或“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间___的结果。
(2)凤阳山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从上向下分布着不同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
(3)调查野生红豆杉种群密度时,选择样方的面积一般为500m2,理由是___。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科研团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红豆杉细胞再提取抗癌药紫杉醇,这样操作的优点是___
(4)凤阳山上有很多鸟类以野果为食,上图是能量流经这些鸟类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这些鸟类处于第___营养级,其中B表示___,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
2024-01-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化学药抗癌原理不同的是,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使微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这些微管的积累导致细胞停留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等病害,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I、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有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组培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是野生成年红豆杉树皮中含量的12倍。组织培养已成为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Ⅱ、利用微生物发酵途径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了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这一发现为解决红豆杉资源短缺,寻找紫杉醇供应问题,开辟了一条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途径。具体过程如下: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属植物体产生的______代谢产物。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纺锤体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
(2)外植体常选取红豆杉植物的茎尖,其优点是______(写出两点)。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若再利用上图中愈伤组织进一步获得红豆杉植株的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只分裂而不能分化出芽和根,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菌株的分离与纯化取红豆杉的老树皮,______后,削去表层从内部切取小块,斜插入半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3—7d,挑取向培养基基质生长的菌丝体于固体培养基中,纯化2—3次。培养时,通常会添加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主要作用是______
(4)菌株的鉴定:将分离的菌株置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______
2023-12-29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使用的酶是__________,过程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从杂种细胞到幼芽的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过程③指__________
(2)过程④选择培养时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若甲植物(2N=18),乙植物(4N=32),则目的植株细胞内含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该目的植株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
(4)甲植物能产生次生代谢物——紫草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在植物细胞中含量低、难提取、难体外合成,可通过__________生产,以获得次生代谢物。
9 . 红豆杉属于珍稀植物,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但产量低、成本高,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______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______、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的优良品种,这种技术的优点有:______(请回答两点)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红豆杉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生产过程图: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研究人员利用紫杉醇、BOS172722(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乳腺癌细胞进一步展开研究,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加入的药物

导致癌细胞凋亡所需的时间

癌细胞存活率

1

空白对照

不凋亡

100%

2

紫杉醇

110分钟

40%

3

BOS172722

52分钟

29%

4

紫杉醇+BOS172722

15分钟

3%

据此推测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式是______,依据是______
10 .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可将一个亲本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疣粒野生稻(2n=24)对白叶枯病有较高抗性,由于不同类型间的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限制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2n=24)的转移,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大剂量的X射线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1)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病栽培稻植株的理论基础有_____、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从物理性质上看,研究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为_______,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其目的是_____
(3)过程②需用_____酶处理愈伤组织,过程③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需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4)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______
(5)研究发现,有些杂种植株染色体数目与栽培稻相同,性状明显偏向栽培稻,但也表现出野生稻的一些特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研究人员利用致病性强的两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对72株再生杂种植株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共有40株表现出抗性,其中17株对两种菌株均具抗性。综合染色体数目及抗性检测,应优先选择______的杂种植株进行繁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