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工艺扇面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如图所示,已知扇面展开后形成一个中心角为的扇环,其中扇环的外圆半径为,内圆半径为,某同学准备用布料制作这样一个扇面,若不计损耗,则需要布料(       
A.B.C.D.
2024-03-11更新 | 4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题
2 . 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最先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已知,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有(       
A.B.C.D.
2024-0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10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3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题图形融合了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其中扇面造型代表了江南厚重的人文底蕴.已知某纸扇的扇环如图所示,经测量,上、下两条弧分别是半径为30和10的两个同心圆上的弧(长度单位为cm),侧边两条线段的延长线交于同心圆的圆心,且圆心角为,则扇面(扇环)的面积是(       
A.B.
C.D.
2024-01-24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4 .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有时可凭借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解析式的特征,已知函数在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可能为(       
A.B.C.D.
2024-01-19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5 .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的解析式来琢磨函数的特征,如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 . 我国古代某数学著作中记载:“今有宛田,下周四步,径四步,问为田几何?”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为:有一块扇形的田,弧长4步,其所在圆的直径是4步,则这块田的面积是(       
A.8平方步B.6平方步C.4平方步D.16平方步
2023-09-28更新 | 4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7 . 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在欧几里得、费马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为素数)型的数作了大量的研算,他在著作《物理数学随感》中断言:在的素数中,当,3,5,7,13,17,19,31,67,127,257时,是素数,其它都是合数.除了两个数被后人证明不是素数外,其余都已被证实.人们为了纪念梅森在型素数研究中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就把型的素数称为“梅森素数”,记为.几个年来,人类仅发现51个梅森素数,由于这种素数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们答为“数海明珠”.已知第7个梅森素数,第8个梅森素数,则约等于(参考数据:)(       
A.17.1B.8.4C.6.6D.3.6
2023-08-11更新 | 85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数学试题
8 .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为(       
A.B.12C.D.
2023-07-25更新 | 43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9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宛田,下周三十步,径十六步,问为田几何?”意思说:现有扇形田,弧长三十步,直径十六步,问面积多少?在此问题中,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A.B.C.D.
2023-07-13更新 | 43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把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其中沏茶、饮茶对水温也有一定的要求,把物体放在空气中冷却,如果物体原来的温度是,空气的温度是,经过分钟后物体的温度为,满足公式.现有一壶水温为的热水用来沏茶,由经验可知茶温为时口感最佳,若空气的温度为,那从沏茶开始,大约需要_________分钟饮用口感最佳.
(参考数据;,结果精确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