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1 . 已知函数,若,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3 . 已知函数则满足的取值范围是(       
A.B.C.D.
4 . 碳-14测年法是由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与同事塞缪尔·鲁宾于1940年发现的一种测定含碳物质年龄的方法,在考古中有大量的应用.其原理为: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氮-14反应产生碳-14,而碳-14会发生衰变成氮-14,由此构建一个核素平衡.空气中的碳-14与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生物圈接收,活体生物体内的碳-14和碳-12浓度比例是一定的,只有当生物死亡后,碳循环中断,碳-14会衰变并逐渐消失.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满足规律(表示的是放射性元素在生物体中最初的含量与经过时间后的含量间的关系,其中为半衰期).已知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经测量某地出土的生物化石中碳-14含量为,据此推测该化石活体生物生活的年代距今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A.7650年B.8890年C.9082年D.10098年
6 . 某流行病调查中心的疾控人员针对该地区某类只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通过现场调查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根据传播链及相关数据,建立了与传染源相关确诊病例人数与传染源感染后至隔离前时长t(单位:天)的模型:.已知甲传染源感染后至隔离前时长为5天,与之相关确诊病例人数为8;乙传染源感染后至隔离前时长为8天,与之相关确诊病例人数为20.若某传染源感染后至隔离前时长为两周,则与之相关确诊病例人数约为(       
A.44B.48C.80D.125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