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一根粗细均匀,长为L,直径为d的金属丝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螺旋测微器测该金属丝的直径的刻度位置如图甲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mm;

(2)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金属丝的阻值,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k”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断开待测电阻,将选择开关旋到“×100”挡;
②断开待测电阻,将选择开关旋到“×10”挡;
③再接入待测电阻,将指针示数乘以对应倍数,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Rx
④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
⑤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旋到“OFF”挡
请帮助该同学选择正确的测量步骤并进行排序______
(3)接下来该同学采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阻值,所用实验器材如图丙所示,其中电压表内阻约5KΩ,电流表内阻约5Ω,图中部分电路已经连接好,请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______

(4)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用LdRx表示)
(5)正确操作后,关于本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金属丝发热会产生误差B.因为电流表的分压使得测量值偏高
C.因为电流表的分流使得测量值偏低D.用U-I图象处理数据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2 .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细管B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x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该同学在某大气压下提供不同的环境温度对B管进行温度刻度,测量获得的数据及B管上的温度刻度如下表所示:
环境温度t/-270275481100
汞柱高x/cm25.820.4159.64.20.4
温度刻度t/-270275481100
该同学将上表中环境温度t(℃)和汞柱高x(cm)的数据输入图形计算器,绘制出x-T图像,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水银柱高度x随环境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x的单位为cm,T的单位为K);
(2)根据图像和测温装置推断出实验时的大气压强值p0相当于_____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由于大气压要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所以用这种测温装置来测量温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若有一次测量时大气压p0'比上述大气压p0低,那么此次测出的温度测量值与其实际的真实值相比是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22-08-01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热力学定律》高分必刷巩固达标检测卷(基础版)-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考点专题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 .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M=200.0 g,钩码的质量m=10.0 g,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2,利用W=mgΔ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k。计算结果见下表。
W/×10-3 J)2.452.923.353.814.26
ΔEk/×10-3 J)2.312.733.123.61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作出ΔEk-W图像。(      )

(4)实验结果表明,ΔEk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____N。
(5)如果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2021-02-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必修2)-第07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B卷提升篇)
4 .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 kg,钩码总质量m=0.05 kg;
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打出一条纸带;

(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4 m,d2=0.055 m,d3=0.167 m,d4=0.256 m,d5=0.360 m,d6=0.480 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打下第5点时小车的速度v5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为Wv2”的结论,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5 . 利用图中a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b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2)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已知大庆地区重力加速度大小是9.80 m/s2,请你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原因即可).
18-19高三·北京·单元测试
6 . (1)在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验证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

①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砝码、砝码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220V、50Hz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附砝码)
②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调整小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砝码和砝码盘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C.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
③某同学得到了图丙所示的一条纸带,由此得到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已知三位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做出的a-F图像如图丁中的1、2、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
B.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不合适
C.出现图线3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的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大
⑤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由此造成的误差是__________(选填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设拉力的真实值为,小车的质量为M,为了使,应当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2)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D、E两点的间距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

②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kg.(g
③另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18-10-29更新 | 4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9届高三《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物理试题
7 . 某同学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串联了一只2.5Ω的保护电阻R0,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按图甲电路原理图把图乙实物电路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______

(2)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定下列数据,根据数据在图丙坐标图中画出UI图像______,由图知: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内阻为______

I/A

0.10

0.17

0.23

0.30

U/V

1.20

1.00

0.80

0.60

(3)考虑电表本身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造成本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所得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E______Er______r。(填“<”“=”或“>”)
2022-01-01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2015届陕西宝鸡高三九校联合检测物理卷
8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同时测出未知电阻Rx的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源
B.待测电阻Rx
C.电阻箱(0~999.9Ω)
D.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约2kΩ)
E.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1kΩ)

该同学实验过程如下:
①按图甲连接好电路。
②合上开关S,调节电阻箱R的值,让两个电压表V1和V2有合适的读数U1U2,并将RU1U2的值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表格未画出)。
③重复实验步骤②多次,并将获得的电阻箱R的阻值和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填入表格中。
④如果纵坐标表示某电压表读数U,横坐标表示两个电压表读数之差与电阻箱阻值的比值,实验结果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源电动势为_________V,内电阻为_______Ω(电动势和内电阻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发现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电动势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内阻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产生原因是________
⑤如果纵坐标表示两个电压表读数之比横坐标表示电阻箱的阻值R,实验结果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待测电阻=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于电压表V2的分流,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⑥为消除电压表V2分流给实验带来的误差,实验时可以引入辅助电源,如图丁所示,E'为辅助电源,调节电路中的两个滑动变阻器,使通过灵敏电流计G的电流为0,读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78V,电流表A读数为0.22A,则待测电阻的准确值=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⑦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同学要用电阻箱和电压表测量某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考虑到水果电池组的内阻较大,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需要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器材中恰好有一块零刻度在中央的双电压表,该同学便充分利用这块电压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既能实现对该电压表的内阻的测量,又能利用该表完成水果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他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水果电池组(电动势约,内阻约)、双向电压表(量程为,内阻约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及若干导线.

(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线后,首先测出了电压表的内阻.请完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将的滑动触头滑至最左端,将拨向1位置,将电阻箱阻值调为0;
②调节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满偏;
③保持______不变,调节,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______
④读出电阻箱的阻值,记为,则电压表的内阻______
(2)若测得电压表内阻为,可分析此测量值应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3)接下来测量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开关拨至______(选填“1”或“2”)位置,将的滑动触片移到最______端,不再移动;
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一个合适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和电阻箱的阻值;
③重复步骤②,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及对应的电阻箱的阻值.

(4)若将电阻箱与电压表并联后的阻值记录为,作出图象,则可消除系统误差,如图所示,其中纵截距为,斜率为,则电动势的表达式为______,内阻的表达式为______
10 . 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某种元件Q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②在电路图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动片,总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调为零.原因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c、d、e、f)处接触不良.
③该实验小组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了如图的I﹣U图像,元件QU=0.8V时的电阻值是________Ω.
④将元件Q单独接在电动势E=2.0V,内阻r=4Ω的电源上,则元件Q此时的电功率是________ W.(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