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2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实验时先让a球多次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释放,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为P。再把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将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释放,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多次,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为MN。测量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OMOPON的长度分别为

(1)实验中,不容易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关于本实验的条件和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b球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D.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和白纸都可以移动

(3)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若还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则可认为两球碰撞为弹性碰撞(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4)换用不同材质的小球再次进行上述实验,分析说明N点有没有可能在P点的左侧。
2 . 电动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某同学为了测定某电动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该同学能找到的实验器材有:

A.电动车电池一组,电动势约为12V,内阻未知;
B.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很小,可忽略不计;
C.电阻箱R,阻值范围为0~999.9Ω;
D.定值电阻,阻值辨认不清;
E.多用电表;
F.导线和开关若干。
该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1)断开开关S,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1Ω挡,正确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定值电阻两端,发现指针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在本实验中,可认为该测量值为定值电阻的准确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记录电流表的电流I,在下列三组关于R的取值方案中,最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1”“2”或“3”)。

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R

1

300

260

220

180

140

2

100

85

70

55

40

3

40

35

30

25

20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则该电源的电动势______V,内阻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第一小组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球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读数如图乙所示)。
①从图乙可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②该小组的一位同学认为单摆周期为,并由此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若该小组其他操作都正确,他们的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将第三、四、五小组的实验数据标注到同一坐标系中,分别得到实验图线abc,如图所示。已知图线abc平行,图线b过坐标原点。对于图线ab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摆线长记作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的摆线比较长
C.由图线b计算出的g值最接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图线a计算出的g值偏大,图线c计算出的g值偏小
2024-05-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4 . 一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电池的电动势E(约1.8V)和内阻r(约等于2Ω)。图中电压表量程为1V,内阻,定值电阻;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完成下列填空:

(1)为保护电压表,闭合开关前,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可以选______Ω(填“5.0”或“15.0”);
(2)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记录下阻值R和电压表的相应读数U
(3)根据图(a)所示电路,用REr表示,得______
(4)利用测量数据,做图线,如图(b)所示,已知图像斜率,并且过这个点;
(5)通过图(b)可得______V(保留2位小数),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6)若将图(a)中的电压表当成理想电表,得到的电源电动势为,则______E(填“>”“<”或“=”)。
2024-05-1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5 . 图甲是某种“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斜槽末端口N与小球Q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实验时,当P小球从斜槽末端飞出与挡片相碰,立即断开电路使电磁铁释放Q小球,发现两小球同时落地,改变H大小,重复实验,P、Q仍同时落地。

(1)关于实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N端必须水平
C.P小球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D.P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2)该实验结果可表明________。
A.两小球落地速度的大小相同
B.P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P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P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Q小球的运动相同

(3)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a球平抛运动的速度,从斜槽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实验得到小球运动轨迹中的三个点ABC,如图乙所示,图中O为抛出点,B点在两坐标线交点,坐标,则a小球从A运动至B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a小球水平飞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g取10m/s2)。

2024-05-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成员用铜片和锌片作为2个电极插入苹果制成水果电池,该水果电池的内阻约1500Ω。

(1)小组成员先用多用电表“直流2.5V”挡测量出电池两端的电压,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已知多用表的内阻为4500Ω,估测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约________V。
(2)为了尽可能精确测量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电流表A(0~1mA,内阻为50Ω)
B.电压表V(0~3V,内阻约5k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Ω)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0Ω)
E.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尽可能准确测定这个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已提供的如图乙、丙所示的两个测量电路图,应选________(填“乙”或“丙”);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填“C”或“D”)。
(3)小组成员根据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图线如图丁所示,根据图线求出这个水果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小数点后均保留两位)。

7 . 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向心力演示器,可以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匀速转动手柄1,可以使变速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也随着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根据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可以粗略计算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1)在研究向心力的大小F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主要用到了物理学中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反比
B.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C.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3)在一次实验中,一同学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分别放在两个卡槽内,将皮带连接在左、右塔轮半径之比为2:1的塔轮上,实验中匀速转动手柄1时,得到左、右标尺露出的等分格数之比约为1:2,则左、右两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______
8 . 小明同学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长木板上安装光电门I和II,A、B为材料相同、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让滑块A与静止的滑块B在斜面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然后通过光电门对滑块进行测速,进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判断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请完成下列填空: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______
将长木板一端垫高,调整长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轻推滑块直到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同.
(2)某次实验中,滑块通过光电门I时的挡光时间为,则滑块过光电门I的速度为______(用相应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滑块A、B碰撞后通过光电门II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3)若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验证____________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表示).
(4)判断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碰后A、B两滑块的速度之比判断.若______(用表示),则可认为滑块A与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9 . 如图(a)所示,某学生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光电门、下端悬挂砝码的栅栏、安装杆、夹子等。栅栏由不透明带和透明带交替组成,每组宽度(不透明带和透明带宽度之和)为5cm,栅栏底部边缘位于光电门的正上方。开始实验时,单击计时按钮,计时器开始工作,使砝码带动栅栏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每当不透明带下边缘刚好通过光电门时,连接的计算机记下每个开始遮光的时刻,第n组栅栏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记为,所得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答题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n
16.4280


26.46890.04091.226.4485
36.5007

6.4848
46.52750.02681.876.5141
56.55130.02382.106.5394
66.57300.02172.306.5622
76.59290.01992.516.5830

(1)完善表中第3、4列缺失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____
(2)图(b)是根据表中数据所作的图线,则当地重力加速度为______

10 .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重物
B.释放纸带时,重物应远离打点计时器
C.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不需要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2)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得到下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二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f,重物的质量为m,则打下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 = _____________,动能增加量Ek = ____________

(3)比较EpEk的大小,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A.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B.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C.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释放重物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实验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