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重物质量用m表示。
   
(1)在该实验中,为便于测量合力的大小,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轨道左端垫高进行阻力补偿,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的条件;
(2)某次实验中,同学们在正确操作后得到了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相邻两计数点间有一个点未画出),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则可以计算出本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力传感器被不小心损坏,但身边又没有其他力传感器可以替代,大家经过讨论后改变了实验方案:将力传感器撤掉,仍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以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步骤如下:
①垫高长木板左端,直到小车在不挂重物时,匀速下滑;
②测出重物的质量m,利用纸带计算出悬挂重物后小车运动时加速度a大小;
③改变m,重复步骤②,得到多组ma的数据;
④以a为纵轴、m为横轴作出的图像,发现图像为曲线,为了得到两者的线性关系,同学们整理公式,发现以为纵轴,以__________(选填“”或“m”)为横轴,便可得到线性图像。若该线性图像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小车的质量__________(用字母kb表示)。
2023-10-17更新 | 446次组卷 | 2卷引用:4.2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该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B.可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来处理数据
C.操作时应先松开纸带再通电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上
(2)实验中甲、乙、丙三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得到三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cm、0.19cm、0.25cm,则可肯定______同学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是________
(3)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间的距离分别为15.55cm、19.20cm和23.23cm。则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重物由OB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J(保留3位有效数字),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还可以求出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则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________N。
2023-06-10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1.5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步测试-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某实验小组用橡皮筋探究影响其伸长量的有关因素,探究方案如下:
(ⅰ)取4根材料、粗细相同的橡皮筋,其中3根等长,另一根的长度只有前三根长度的一半,将它们按图示方式悬挂(其中第1组是两根并用);

(ⅱ)在每组下端扎线的地方各拴一个红色塑料签,并在支架衬贴的白纸上标出签的原始位置O(即橡皮筋的原长);
(ⅲ)先分别悬挂100克钩码,然后在橡皮筋“2”下加挂100克钩码,记下各次标签的位置,测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原长

10.00

10.00

5.00

10.00

外力F(克力)

100

100

100

200

橡皮筋横截面积S

2

1

1

1

伸长量

2.51

5.01

2.500

10.02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探究过程使用了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
(2)伸长量在记录数据中出现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具体数据);
(3)根据上述探究过程,橡皮筋的伸长量与相关因素可能的关系为__________
(4)将一原长为L的橡皮筋,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时,橡皮筋伸长了;把它从中央剪断,取其中的一段,给两端施加的拉力,此时这段橡皮筋的长度为__________(不超过弹性限度)。
2023-04-27更新 | 1454次组卷 | 7卷引用:3.1.2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 如图1为“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的实验装置。将斜槽导轨固定在支架上,让小球从斜槽的不同高度处滚下。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底板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用直尺可以测得小球抛出时的高度。

(1)实验中,为了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
(2)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获得平抛物体运动轨迹
B.研究平抛物体飞行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C.利用轨迹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
D.研究平抛物体水平射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3)某同学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在图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O为小球的抛出点。若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得坐标为(xy),则还可以利用图像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___________
(4)如图3,若某同学在平抛运动的轨迹图上建立坐标系时,x坐标与初速度v0的方向不平行。
①请用合理的办法确定图中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简单写出作图的过程,并保留作图痕迹)。___________
②若每相邻两球之间的时间间隔T相同,图距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10,在这种情况下,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时间间隔T___________(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写出时间间隔T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023-03-28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节 平抛运动二:平抛运动的实验验证-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
5 . (1)图甲(a)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甲(b)是该装置某次实验的高速数码连拍照片,该高速数码相机每秒钟能拍摄20次,这样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能同时显示A、B球的运动轨迹,图中背景方格为边长l=0.049m的正方形。图甲(b)清晰地记录了A、B球的初始位置及随后运动的数个位置,由该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A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乙所示,点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点光源的正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高速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拍摄下来,该高速数码相机每秒钟能拍摄20次,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 选填“(c)”或“(d)”。

(3)已知图乙中点光源S与屏幕间的垂直距离L=0.6m,根据图丙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小球A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m/s。(g=9.8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23-03-28更新 | 59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节 平抛运动二:平抛运动的实验验证-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
6 . 一学生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步骤如下:
(1)分别测量给定的两物块的质量,质量大的为物块1,其质量记为;质量小的为物块2,其质量记为
(2)按图(a)所示组装器材:物块1、2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2下端与打点计时器纸带相连,初始时,托住物块1,两物块保持静止,且纸带竖直绷紧,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相邻两次打点的时间间隔记为

(3)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物块1,两物块开始运动,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经整理后如图(b)所示,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将相邻点的间距依次记为,测量并记下它们的大小;
(4)利用上述表示各物理量的符号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完成下列填空:在打出图(b)中B点时,物块的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从打出B点到打出E点,系统动能增加量为______,系统的重力势减少量为______
(5)该小组的实测数据为,取,则______J,______J,两者的相对偏差_______,如果,则可认为本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6)写出一条本实验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_______
2023-02-24更新 | 3156次组卷 | 9卷引用: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课后培优分级练(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7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O为直线AO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

(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
A.插上大头针,使仅挡住的像
B.插上大头针,使挡住的像和的像
C.插上大头针,使仅挡住
D.插上大头针,使挡住的像
(2)过作直线交,过作垂直于的直线,连接。测量图中角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
(3)如图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另一位同学准确地画好玻璃砖的界面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了一些,如图所示,而实验的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3-01-05更新 | 183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同步检测
8 . 某同学设计出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小球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小球的球心经过光电门 1 和光电门 2,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1)该同学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小球的直径如图 2 所示,则其直径 d=______mm。

(2)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实验还需要测量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_(填选项序号)。
A.小球的质量 m
B.光电门 1 和光电门 2 之间的距离 h
C.小球从光电门 1 到光电门 2 下落的时间t
(3)小球通过光电门 1 时的瞬时速度v1=______(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保持光电门 1 位置不变,上下调节光电门 2,多次实验记录多组数据,作出h 变化的图像如图 3 所示,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若该图线的斜率k1=______(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就可以验证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考虑到实际存在空气阻力,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平均阻力大小为 f,根据实际数据绘出的h变化的图像的斜率为 k2k2<k1),则实验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f 与小球重力mg的比值=________(用 k2k1表示)。       
(6)实验中小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2022-11-07更新 | 1045次组卷 | 5卷引用: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课后培优分级练(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9 . 利用图甲电路测量某电池的内阻,其中AB 为一段粗细均匀的铅笔芯,笔芯上套有一金属滑环 (宽度和电阻不计,与笔芯良好接触并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标准电池(电动势为 ,内阻不计),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灵敏电流计G(量程为 ),待测电池(电动势 小于 ,内阻 未知),开关3个,刻度尺、导线若干等。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出铅笔芯A B 两端点间的距离
b .将电阻箱调至某一阻值R ,闭合开关 ,移动滑环P 使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量出此时的AP 长度L
c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重复步骤b ,记录下多组R 及对应的L 值。
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b 中,移动滑环P 使G的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两端电压 _______(用 表示)。
(2)利用记录的多组R 、L 数据,作出 图像如图乙,则 变化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用 表示),根据图像可得待测电池的内阻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步骤 的操作过程中,若无论怎样移动滑环 ,也无法使G的示数为零,经检查发现,有一个开关未闭合,你认为未闭合的开关是___________(填“”“”或“”)。
(4)本实验中若标准电池的内阻不可忽略,则待测电池内阻的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22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相差比较大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
②按图示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斜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分别记下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放小球m2时,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m1的落点在图中的___________点,把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碰后小球m1的落点在图中的___________点。
(2)若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m1LF=m1LD+m2LE
B.
C.m1LE=m1LD+m2LF
D.LE=LF-LD
2022-10-05更新 | 720次组卷 | 6卷引用:1.3.2 实验: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同步练习-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