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体在粗糙斜面上滑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将一长木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垫高,长木板两端的水平间距用x表示、高度差用h表示,且xh可通过改变长木板与地面间夹角进行调节。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沿长木板向上的初速度v0从长木板的底端上滑,滑块刚好到达长木板的顶端。已知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仅增大滑块的质量m,则滑块不能到达长木板的顶端
B.如果增大h,则滑块上滑的高度增大但不能到达长木板的顶端
C.如果减小h,则滑块滑行的水平距离增大,滑块一定能到达长木板的顶端
D.如果仅在上滑时给滑块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外力,则滑块不能到达长木板的顶端
2020-02-17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一物块在固定的粗糙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又返回底端。能够描述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B.
C.D.
3 . 如图所示,一物块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上滑,经时间t速度减为零,再经2t时间回到出发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下滑过程加速度大小的2倍
B.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C.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 . 一个物块从倾角为的斜面底端以大小为的初速度上滑,上滑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后,又沿原路返回,已知物块上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与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之比为1:2,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重力加速度为。求:
(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
5 . 滑雪运动中,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滑动速度有关,当滑雪者的速度超过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变为。一滑雪者从倾角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
(1)求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求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3)在图中画出滑雪者速度大小为时的受力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6 . 一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7°的足够长固定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画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2019-12-25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12356436]-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物理》1月第01期(考点18-21)
7 . 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ABCBDEC)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下列正确的是(       
A.通过C点的速率大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 . 某大型游乐场的新型滑梯可以等效为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一个小朋友在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1<tanθ,在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2>tanθ,他从A点开始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点滑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  )
A.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C.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
D.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小于后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
9 . 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如果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钢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钢索倾角,且钢索足够长(取

(1)假设轻质滑环与钢索之间没有摩擦,求轻绳和钢索的位置关系及人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假设轻质滑环与钢索之间有摩擦而使滑环和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求轻绳和钢索的位置关系及此时滑环与钢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9-10-28更新 | 6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课时作业6: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10 . 如图所示,两滑块AB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B距地面一定高度,A可在细线牵引下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已知mA =2 kg, mB =4 kg,固定斜面倾角=37°.某时刻由静止释放A,测得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图像如图2所示(B落地后不反弹).已知 g= 10m/s2,sin37°=0.6, cos 37°=0.8.求:

(1)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A沿斜面向上滑动的最大位移.
2019-10-15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专题17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巅峰冲刺山东省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扫描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